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暗无天日 |
解释:暗:黑暗;天日:天和太阳;比喻光明。黑暗得看不到一点光明。形容社会极端黑暗;无理可言;无法可依。出处:清... |
... |
暗约私期 |
解释:约:约定;期:约会。暗中私自相互约定出处:元 无名氏《云窗梦》第三折:“则为我暗约私期,致令得离乡背井。... |
... |
鞍马劳倦 |
解释: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实不相瞒太公说:老母鞍马劳倦,昨夜心痛病发... |
实不相瞒太公说:老母鞍马劳倦,昨夜心痛病发。-----元末明初·施耐庵·《水浒传》... |
鞍马劳顿 |
解释:骑马赶路过久,劳累疲困。形容旅途劳累。出处:元 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兴儿,我一路上鞍马劳顿,我权且... |
... |
鞍马劳困 |
解释: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。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,皆因老夫年纪高大,鞍... |
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,皆因老夫年纪高大,鞍马劳困之故。-----元·关汉卿·《窦娥冤》... |
鞍马劳神 |
解释:见“鞍马劳顿”。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0回:“也未见胜败,众位尊兄,鞍马劳神不易。”语法:鞍马劳... |
众位尊兄,鞍马劳神不易。-----元末明初·施耐庵·《水浒传》... |
鞍马之劳 |
解释:鞍马:鞍子和马,指长途跋涉或打仗。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。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觉的一阵昏... |
耳不闻兵戈之声,眼不见伐之事,身不受鞍马之劳,心不悬胜败之扰。-----明·许仲琳·《封神演义》... |
鞍前马后 |
解释:马前马后。指追随左右。出处:王树元《杜鹃山》第五场:“鞍前马后跟你跑,出生入死为你干。”语法:鞍前马后联... |
... |
鞍不离马,甲不离身 |
解释:甲:铠甲,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。马不卸鞍,人不解甲。处于高度警惕状态。出处:唐《敦煌变文集·卷一·汉将王... |
... |
鞍不离马背,甲不离将身 |
解释:甲:铠甲。马不卸鞍,人不解甲。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》:“鞍不离马背,甲不... |
... |
安邦定国 |
解释:邦:古代诸侯的封国;后泛指国家。定:使安定。使国家安定、巩固。出处:元 无名氏《衣袄车》第一折:“老将军... |
... |
安邦治国 |
解释:使国家安定太平。出处:明 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:“荐贤举善是吾心,安邦治国访知音。”语法:安邦治国联合式;... |
我这剑要卖与烈士,大则安邦定国,小则御侮捍身,您孩儿每识个什么?-----宋·无名氏·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周史》... |
安良除暴 |
解释:安抚善良的人,铲除强暴的人。出处: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:“《三侠五义》间在叙勇侠之士,游行村市,安良除暴... |
舍之职责,在乎除暴安良。-----宋·李昉·《太平广记》... |
安身之处 |
解释: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。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:“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彼荆州为... |
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。-----元末明初·罗贯中·《三国演义》... |
安时处顺 |
解释:安于常分,顺其自然。形容满足于现状。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适来,夫子时来;适去,夫子顺也。... |
适来,夫子时也;适去,夫子顺也。安时而处顺,哀乐不能入也。-----战国·庄子·《庄子·养生主》... |
安坐待毙 |
解释:坐着等死。指不积极想办法,坐等灭亡。出处:明 李贽《焚书 复邓鼎石》:“惟是世人无才无术,或有才术矣,又... |
惟是世人无才无术,或有才术矣,又恐利害及身,百般趋避,故亦遂因循不理,安坐待毙。-----明·李贽·《焚书·复... |
安眉带眼 |
解释:长了眉毛,有了眼睛。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。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:“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,直须要... |
来时节刚才得安眉待(应作“带”)眼,去时节只落得赤手空拳。-----元·马致远·《吕洞宾三醉岳阳楼》... |
暗室逢灯 |
解释:比喻在危难或困惑中,忽然遇人援救或指点引导。出处: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十回:“天幸遇著相公,如暗室逢... |
天幸遇着相公,如暗室逢灯,绝渡逢舟,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。-----清·夏敬渠·《野叟曝言》... |
安神定魄 |
解释:安:安定,安稳;魄:魂魄。指安定心神,稳定神智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:“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,... |
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,……一夜稳睡。-----明·吴承恩·《西游记》... |
安心定志 |
解释:指安下心来。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,外赐御酒二瓶,金花十朵,着他安... |
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