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出奇致胜 |
解释:见“出奇制胜”。出处:《老残游记》第七回:“[刘仁甫]在嵩山少林寺学拳棒。学了些时,觉得徒有虚名,无甚出... |
... |
触目皆是 |
解释:触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见到的都是。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》:“北京真是人海,情形可大不... |
故魏太祖曰:“若使无孤,天下几人称帝,几人称王!”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。-----唐·朱敬则·《五等论》... |
触目警心 |
解释:看到某种情况,心中引起警觉。出处:清·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大学·传第六章一》:“如为子而必诚于孝,触目... |
勒石州县,使守令僚佐触目警心,务求为良吏。-----宋·郑兴裔·《忠肃集·戒石铭跋》... |
触物兴怀 |
解释: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。出处:明·李诩《戒庵老人漫笔·月泉吟社》:“触物兴怀言不尽,春来非是爱... |
... |
触目伤神 |
解释:触目:目光所及。神:神思。伤:哀伤。所见之处,令人哀伤。... |
... |
触目悲感 |
解释:触目:目光所及。 指看到的一切都令人悲痛伤感。出处:《晋书*习凿齿传》:“来达襄阳,触目悲感,略无欢情。... |
来达襄阳,触目悲感,略无欢情。-----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习凿齿传》... |
触地号天 |
解释:呼天抢地。形容悲痛之极。出处:明·张敬修等《文忠公行实》:“既出,遂触地号天,几不可生。”语法:触地号天... |
既出,遂触地号天,几不可生。-----明·张敬修等·《文忠公行实》... |
触目如故 |
解释:触目:目光所及。故:旧的,过去的,本来的。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。出处:宋·李昌令《乐善录·洪州刘生... |
未周岁,公主忽告殂,国主不胜其哀,怒曰:“吾不欲复见刘生,其官物一不与,遣归洪州。”生恍疑梦觉,触目如故。--... |
触目兴叹 |
解释: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。出处:明·李贽《焚书·杂述·杂说》:“一旦见景生情,触目兴叹。”语法:触目兴叹作... |
一旦见景生情,触目兴叹。-----明·李贽·《焚书·杂述·杂说》... |
触景生怀 |
解释:触:接触。看到眼前的景物而产生某种感情出处:明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第三折:“与人为主气中和,触景生怀变态多... |
... |
触机便发 |
解释:机:弓弩上的发箭器。原指弓弩上的发箭器,一经触发,箭便射出。后亦指人遇到机会便要发作。出处:《旧唐书·韦... |
吾狂鄙之性,假以雄权,触机便发,固宜为身灾也。-----五代·刘昫等·《旧唐书·韦思谦传》... |
处安思危 |
解释:处:居于;思:想,考虑。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出处:南宋·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皇复》:... |
居高念下,处安思危。-----唐·魏征等·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... |
出羣拔萃 |
解释:拔:超出;类:同类;萃:原为草丛生的样子,引伸为聚集。超出同类之上。多指人的品德才能。出处:《孟子·公孙... |
... |
出榜安民 |
解释:榜:官府告示。张贴告示,安抚百姓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:“收军进高唐州城内,先传下将令,休得... |
顾全武迎钱镠入府,出榜安民已定,写书一封,遣人往董昌军中投递。-----明·冯梦龙·《喻世明言》... |
出其不备 |
解释: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3回:“这倒不是道家法术,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‘守如处女,... |
黛玉笑道:这倒不是道家法术,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“守如处女,出如脱兔”,“出其不备”的妙策。-----清·曹雪芹... |
处易备猝 |
解释:猝:突然,出乎意料。处于顺利的环境要防备突然事变。... |
居常虑变,处易备猝。-----明·西湖逸士·《投笔肤谈·达权》... |
楚毒备至 |
解释:楚毒:古代炮硌之刑;备:尽,全。指使用各种刑罚。出处:胤坐收下狱,楚毒备至,终无他辞。 《三国志·吴志... |
胤坐收下狱,楚毒备至,终无他辞。-----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胤传》... |
褚小杯大 |
解释:用小口袋装大东西。比喻能力不能胜任。出处:《庄子·至乐》:“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。”... |
... |
刍荛之见 |
解释: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。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语... |
... |
刍荛之言 |
解释: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话。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。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出处:《诗经 大雅 板》:... |
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-----先秦·佚名·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