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函电交驰 |
解释:函:信件;电:电报。指来往信件情报频繁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4回:“请了英、俄、法、德各国出来,竭力调... |
请了英、俄、法、德各国出来,竭力调停,口舌焦敝,函电交驰。-----清·曾朴·《孽海花》... |
汗牛塞栋 |
解释:同“汗牛充栋”。出处:明·唐顺之《胡贸棺记》:“余不自揆,尝取《左氏》、历代诸史及诸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塞栋... |
... |
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 |
解释:将:统率,指挥。比喻越多越好。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... |
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,各有差。上问曰:“如我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于君何如?”曰:... |
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 |
解释:含哺:口含食物;鼓腹:手拍肚皮。口含食物,饱食挺腹。形容人过着安乐的生活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马蹄... |
... |
含哺鼓腹 |
解释:哺:口中所含的食物;鼓腹:鼓起肚子,即饱食。口含食物,手拍肚子。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。出处:庄周《... |
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,民能以此矣。-----战国·庄子等·《庄子·马蹄》... |
撼树蚍蜉 |
解释:撼:摇动。蚍蜉:大蚂蚁。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。比喻自不量力者。出处:唐·韩愈《调张籍》诗:“蚍蜉撼大树,... |
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-----唐·韩愈·《调张籍》... |
寒灰更燃 |
解释:寒灰:冷却了的灰烬;燃:烧。冷灰重新烧了起来。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。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... |
追草昧之始,录涓滴之功,则寒灰更燃,枯骨生肉,不胜区区之至,谨冒死以闻。-----唐·魏征·《隋书·于仲文传》... |
寒灰更然 |
解释:比喻重获生机。然,同“燃”。出处:《隋书·于仲文传》:“伏愿垂泣辜之恩,降云雨之施,追草昧之始,录涓滴之... |
伏愿垂泣辜之恩,降云雨之施,追草昧之始,录涓滴之功,则寒灰更然,枯骨生肉,不胜区区之至,谨冒死以闻。-----... |
寒耕热耘 |
解释:泛指农作辛苦。出处:《孔子家语 屈节解》:“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,岂不衰哉!”语法:寒耕热耘联合式;作宾语... |
彼善为国者,使农夫寒耕暑耘,力归于上。-----春秋·管仲·《管子·臣乘马》... |
含宫咀徵 |
解释:“宫”、“商”、“徵”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。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。同“含商咀徵”。出处:景耀月《长歌... |
目成造次非相谋,含宫咀徵何悠悠!-----近现代·景耀月·《长歌行》... |
函矢相攻 |
解释:指自相矛盾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。”语法:函矢相攻作谓语、宾... |
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。-----战国·孟轲·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... |
罕言寡语 |
解释:罕、寡:少。很少开口说话。形容沉默寡言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回:“罕言寡语,人谓装愚;安分随时... |
罕言寡语,人谓装愚;安分随时,自云守拙。-----清·曹雪芹·《红楼梦》... |
罕譬而喻 |
解释:说话用不着多比方,都能听懂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。出处: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其言也约而达,微而臧,罕譬而喻。... |
其言也约而达,微而臧,罕譬而喻。-----西汉·戴圣·《礼记·学记》... |
函盖干坤 |
解释:佛教语。《五灯会元·云门偃禅师法嗣·德山缘密禅师》:“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:一句函盖乾坤,一句截断众流,一... |
... |
函牛之鼎 |
解释:函:包含,包容。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。形容气势宏大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夫函牛之鼎沸,而蝇... |
夫函牛之鼎沸,而蝇蚋不敢入。-----西汉·刘安等·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... |
函幽育明 |
解释:形容珠宝光泽闪烁耀眼。... |
... |
函盖充周 |
解释:包容一切。出处:清·戴名世《〈野香亭诗集〉序》:“先生于书,无所不读,函盖充周,不见涯涘。”语法:函盖充... |
先生于书,无所不读,函盖充周,不见涯涘。-----清·戴名世·《〈野香亭诗集〉序》... |
函盖乾坤 |
解释:佛教语。原指泯合无间。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。出处:《五灯会元 云门偃禅师法嗣 德山缘密禅... |
... |
汉皋解珮 |
解释:汉皋:山名,在湖北襄阳西北;珮:同“佩”,饰物。指郑交甫在汉皋台遇到两个女子,女子解宝珠给他。指男女相互... |
... |
涵今茹古 |
解释:涵:包容;茹:吃。包容吞吐古今。形容学识渊博,通晓古今。出处:唐·皇甫湜《韩文公墓志铭》:“先生之作,抉... |
先生之作,抉经之心,执经之权,茹古涵今,无有端涯,浑浑灏灏,不可窥校。-----唐·皇甫湜·《韩文公墓志铭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