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横草之功 |
解释:横草:把草踩倒。如同将草踩倒的那样功劳。比喻轻微的功劳。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终军传》:“军无横草之... |
当发使(使)奴,军自请曰:”军无横草之功,得列宿卫,食禄五年。“-----东汉·班固等·《汉书·终军传》... |
横倒竖卧 |
解释:见“横躺竖卧”。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。”语法:横倒竖卧作谓语... |
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。-----近代·文康·《儿女英雄传》... |
横峰侧岭 |
解释:形容山势纵横交错,起伏重叠。出处: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,不识庐山真面... |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,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-----宋·苏轼·《题西林壁》... |
横眉瞪目 |
解释: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同“横眉努目”。出处:南宁《检验工叶英》:“[废品]好像是唉声叹气,抱怨... |
〔废品〕好像是唉声叹气,抱怨自己的主人,又好像是在横眉瞪目地指责自己的主人。-----当代·南丁·《检验工叶英... |
横三竖四 |
解释:犹言横七竖八。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三回:“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,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,三不... |
乾坤把定不把定,虚空放行不放行,横三竖四,乍离乍合。-----宋·释语明·《联灯会要·一四·越州姜山方禅师》... |
横遮竖挡 |
解释:见“横拦竖挡”。出处: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三:“守门的手足并用,横遮竖挡的不叫球攻入门内。”语法:横遮竖挡... |
守门的手足并用,横遮竖挡的不叫球攻入门内。-----现代·老舍·《赵子曰》... |
横征暴敛 |
解释:横:蛮横;征:征发;征税;敛:搜刮。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。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、搜刮人民的罪行。... |
国家财用皆出人民,如有不节而用度有阙,则横赋暴敛必将有及于民,虽有爱人之心,而民不被其泽矣。-----宋·朱熹... |
横科暴敛 |
解释:同“横征暴赋”。出处:《元史·外夷传一·高丽》:“佥议司官不肯供报民户版籍,州县疆界,本国横科暴敛,民... |
佥议司官不肯供报民户版籍,州县疆界,本国横科暴敛,民少官多,刑罚不一,若止依本俗行事,实难抚治。-----明·... |
横抢硬夺 |
解释:谓用强力夺取。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二回:“你瞧他们爷儿们、娘儿们,这阵横抢硬夺的,还了得了。”语法... |
... |
横征苛役 |
解释:(横今读héng)谓滥收捐税,徭役严酷。出处:清·陈天华《中国革命史论》第二章第四节:“夫以始皇、二世... |
夫以始皇、二世之横征苛役,淫刑以逞,以汉高较之,仁暴自相天壤。-----清·陈天华·《中国革命史论》... |
衡门深巷 |
解释:衡门;将木头横放作为门,指简陋的地方。深巷:指冷冷清清的巷子。简陋、偏僻、冷清的地方。出处:明·无名氏... |
闲岁月衡门深巷,淡衣冠博带宽裘。-----明·无名氏·《三化邯郸》... |
衡石量书 |
解释: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天下之事,无大小皆决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不得休息。”古时文书... |
天下之事无大小,皆决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... |
衡阳雁断 |
解释:衡山南峰有回雁峰,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。比喻音信不通。出处:明 高明《琵琶记 官邸忧思》:“湘浦鱼沉,衡... |
巫峡啼猿数行泪,衡阳归雁几封书。-----唐·高适·《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》诗... |
横发逆起 |
解释:横:不测,意外。指出乎所料,突然兴起出处:宋·岳珂《桯史·丹棱巽岩》:“吉凶祸福,横发逆起,有不可知,... |
... |
恒赫一时 |
解释: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
... |
... |
横刀夺爱 |
解释:1、指第三者通过一切手段强行夺走别人的爱人,这是不道德的。2、有时引申为通过一些不恰当的竞争手段抢了别... |
... |
横眉冷对 |
解释:怒目而视且冷静对待示例:面对傲慢不逊的人,我只能横眉冷对了。
... |
... |
横冲直闯 |
解释:见“横冲直撞”。出处:沙汀《困兽记》三:“他有一种脾气,凡事只需听凭感情横冲直闯一阵……丝毫不管他所说... |
... |
横刀跃马 |
解释:犹言横戈跃马。出处: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四十八回:“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,望南阵冲来。樊爱能、何徽抵... |
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,望南阵冲来。樊爱能、何徽抵敌不住,弃战回马而走。-----清·吴璿·《飞龙全传》... |
横赋暴敛 |
解释:横、暴:残暴,强横,凶狠;赋、敛:征税,聚财。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。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、搜刮人... |
取之阖辟敛散之术,而榷货之法已殚;取之横赋暴敛之政,而吾民之力已困。-----宋·李纲·《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