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壶浆箪食 |
解释:浆:汤;箪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;食:食物。用箪盛饭,用壶盛汤,犒劳军队。形容百姓欢迎军队出处:宋·苏轼《... |
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-----战国·孟轲·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... |
虎党狐侪 |
解释:比喻凶恶狡黠之辈。出处:明 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:“谁曾见这锦囊诗袋,却遮藏的虎党狐侪,只您这眉前眼后谁... |
谁曾见这锦囊诗袋,却遮藏的虎党狐侪,只您这眉前眼后谁瞒过。道不的露尾藏头,怎撒乖,没处安排。-----明·康海... |
狐羣狗党 |
解释:与狐;狗结群为党。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。出处:元 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四折:“咱若不是扶刘锄项,逐着那狐群... |
... |
糊涂到顶 |
解释:人头脑十分不清楚或不明事理语法:糊涂到顶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人处事。英语:very muddled近义... |
... |
狐鸣狗盗 |
解释: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。出处: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畋谬领藩垣,荣兼将相,每枕戈而待旦,常泣血以忘餐,誓与义... |
... |
狐疑不定 |
解释:狐疑:犹豫,狐性多疑。传说狐狸多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时决定不下来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4回:“... |
... |
虎口之厄 |
解释:厄:迫害,苦难。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。出处:晋·潘岳《马汧督诔》:“久之,西安之救致,竟免虎口之厄。”... |
久之,西安之救致,竟免虎口之厄。-----晋·潘岳·《马汧督诔》... |
虎头燕额 |
解释: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出处:明·无心子《金雀记·掷果》:“我虎头燕额,羞杀他脸似桃花。”语法:虎头燕... |
我虎头燕额,羞杀他脸似桃花。-----明·无心子·《金雀记·掷果》... |
虎父无犬子 |
解释: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。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出处: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最后的贵族》:“以十九岁之妙... |
... |
虎符龙节 |
解释:虎符:古代铜制虎形兵符;龙节: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。比喻重要的凭证出处:唐·卢纶《送从叔牧永州》... |
... |
户告人晓 |
解释:让每家每人都知道。出处:西汉 刘向《列女传 梁节姑姊》:“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?被不义之名,何面目以见兄弟... |
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?被不义之名,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!-----汉·刘向·《列女传·梁节姑姊》... |
狐裘羔袖 |
解释:裘:皮衣;羔:指小羊皮。狐皮衣服,羔皮袖子。比喻整体尚好,略有缺点。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四年》:“... |
右宰縠从而逃归,卫人将杀之。辞曰:“余不说初矣,余,狐裘而羔袖。”乃赦之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襄公... |
呼庚呼癸 |
解释:庚、癸:军粮的隐语。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。后指向人借钱。出处: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记载: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... |
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……对曰:“粱则无矣,粗则有之,若登首山以呼曰:庚癸乎,则诺。”-----春秋·左丘明... |
楛耕伤稼 |
解释:楛:粗劣,粗恶;稼:庄稼。耕田不细致,庄稼受损害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楛耕伤稼,耘耨失岁... |
楛耕伤稼,耘耨失岁,政险失民。-----战国赵·荀况·《荀子·天论》... |
楛耕伤稼,楛耘失岁 |
解释:楛:粗恶;稼:庄稼;耘:除草;岁:年谷成熟,收成。指耕作不细致,会影响到的收成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... |
... |
狐鸣篝火 |
解释:见“狐鸣鱼书”。出处:黄葆桢《扬哲商烈士悼歌》:“军储潜遣五丁运,狐鸣篝火期相从。”语法:狐鸣篝火作宾语... |
秦鹿横飞六国残,狐鸣篝火亦登坛。留侯若也归张楚,更有何人解报韩?-----明·张煌言·《张苍水集·二·读史二首... |
呼天号地 |
解释:亦作“呼天叫地”。哭叫天地。形容极为冤屈、怨恨或痛苦。出处: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嘉定宝玺》:“我祖我父,... |
而不自知过误,临时呼天号地,自言冤……虽号死其口,犹不复救矣。-----东汉·于吉·《太平经》... |
虎超龙骧 |
解释:比喻群雄奋起,互相角逐。出处:三国 魏 曹植《汉二祖优劣论》:“当此时也,九州鼎沸,四海渊涌。言帝者二三... |
当此时也,九州鼎沸,四海渊涌。言帝者二三,称王者四五。咸鸱视狼顾,虎超龙骧。-----三国魏·曹植·《汉二祖优... |
户枢不蝼 |
解释:见“户枢不蠹”。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”唐·马总《意林》卷二引作“户枢不... |
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-----战国·吕不韦等·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... |
呼卢喝雉 |
解释:呼、喝:喊叫;卢、雉:古时赌具上的两种颜色。泛指赌博。出处:宋·陆游《风顺舟行甚疾戏书》诗:“呼卢喝雉连... |
后于东府聚蒲大掷,一判应至数百万,馀人并黑犊以还,唯刘裕及毅在后。毅次掷得雉,大喜,褰衣绕床,叫谓同坐曰:“非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