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解释 出处
莫予毒也 解释:莫:没有谁;予:我;毒:危害;也:语助词。没有人能危害我了。表示可以为所欲为了。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... 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,曰:“莫余毒也已。”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...
摸头不着 解释:指莫名其妙,不知所措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赵氏听了这话,摸头不着,只得依着言语,写了一... 赵氏听了这话,摸头不着,只得依着言语,写了一封字。-----清·吴敬梓·《儒林外史》...
模棱两端 解释:见“模棱两可”。出处:《粤东纪事》:“祁宫保模棱两端,怕事之极。”语法:模棱两端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... 处事不欲决断明白,若有错误,必贻咎谴,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。-----晋·刘昫等·《旧唐书·苏味道传》...
摩顶至足 解释:犹摩顶放踵。出处:南朝·梁·吴均《行路难》:“摩顶至足买片言,开胸沥胆取一顾。”语法:摩顶至足作谓语、... 摩顶至足买片言,开胸沥胆取一顾。-----南朝梁·吴均·《行路难》诗...
摩口膏舌 解释:磨练口舌。形容讲话很厉害,善于挑拨诬陷。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羊胜之徒,摩口膏舌;邹阳自明,... 羊胜之徒,摩口膏舌;邹阳自明,入狱复出。-----汉·王充·《论衡·自纪》...
摩厉以须 解释:磨快刀子等待。比喻做好准备,待时而动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二年》:“摩厉以须,王出,吾刃将斩... 摩厉以须,王出,吾刃将斩矣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...
摩砺以须 解释:见“摩厉以须”。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重序》:“盖示余勇,摩砺以须我耳。”语法:摩砺以须作谓语;比喻做好准... 盖示余勇,摩砺以须我耳。-----唐·白居易·《〈因继集〉重序》...
磨穿铁砚 解释: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。比喻读书用功,有恒心。出处:元 范康《竹叶舟》第一折:“坐破寒毡,磨穿铁砚。自夸... 初举进士,主司恶其姓,以为“桑”“丧”同音。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,可以从他求仕者。维翰慨然,著《日出扶桑赋》以见...
磨刀霍霍 解释:霍霍:摹拟磨刀的东西。霍霍地磨刀。原指响亮的磨刀;准备宰杀。现多指准备杀人或发动战争。出处:南宋 郭茂... 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-----北朝·佚名·《木兰诗》...
磨盾之暇 解释:暇:闲暇,余暇。指在战争的余暇。出处: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王昶》:“先生从征九年,虽羽书旁午,然磨盾... 先生从征九年,虽羽书旁午,然磨盾之暇,马上吟咏,穷庐诵读,无一日废也。-----清·江藩·《国朝汉学师承记·王...
磨砻砥砺 解释:亦作“磨砻底厉”。亦作“磨礲砥砺”。①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。②磨砺锻炼。出处: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... 据其未生,先其未形,磨砻砥砺,未见其损。-----汉·枚乘·《上书谏吴王》...
磨砻镌切 解释:磨砺切磋。出处:宋·王安石《进说》:“磨砻镌切,沉浸灌养,行完而才备。” ... 磨砻镌切,沉浸灌养,行完而才备。-----宋·王安石·《进说》...
磨牙凿齿 解释:咬牙切齿。形容凶狠的样子。出处:清·钱谦益《刻序》:“呜呼!天地间之元气终不可以灭己,而谗夫小人磨牙凿... 下有猰㺄上有鹘,磨牙凿齿据其窟。-----明·屠隆·《刘御史歌》...
磨盘两圆 解释:比喻做人圆滑,双方都不得罪出处:明 徐渭《翠乡梦》第一出:“俺如今不添别缘,老实说磨盘两圆,呀,俺则把... ...
抹月秕风 解释: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。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,出处:宋·苏轼《和何长官六言次韵》:“贫家... 贫家何以娱客,但知抹批风。-----宋·苏轼·《和何长官六言次韵》...
抹月批风 解释:抹:细切;批:薄切。用风月当菜肴。指吟啸风月,清高自赏出处:宋 苏轼《和何长官六言次韵》:“贫家何以娱... 清风初号地籁,明月自写天容。贫家何以娱客?但知抹月批风。-----宋·苏轼·《苏轼诗集·二〇·和何长官六言次韵...
末大不掉 解释:犹尾大不掉。比喻部属势力强大,难以驾驭。出处:唐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得非诸侯之盛强,末大不掉之咎欤?... 余以为周之丧久矣,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! 得非诸侯之盛强,末大不掉之咎欤?-----唐·柳宗元·《柳宗元集·三...
末节细行 解释:谓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。出处:宋·陆九渊《与曾宅之书》:“古之所谓小人儒者,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。”... ...
末如之何 解释:犹言无法对付,莫可奈何。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塞难》:“吾所以不能默者,冀夫可上可下者,可引致耳。其... 不曰“如之何、如之何”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-----春秋·孔子等·《论语·卫灵公》...
末学肤受 解释: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,只学到一点皮毛。出处:汉 张衡《东都赋》:“如客所谓末学肤受,贵耳而践目者也... 乃莞尔而笑曰:“若客所谓末学肤受,贵耳而贱目者也。”-----汉·张衡·《东京赋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