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翘首企足 |
解释:仰起头,踮起脚。形容盼望殷切。出处:三国 魏 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是以立功之士,莫不翘足引领,望内... |
... |
翘首跂踵 |
解释:翘首:抬起头。抬起头踮起脚。形容殷切盼望出处:宋·王明清《挥麈三录》第一家:“天下之士翘首跂踵,冀阁下日... |
天下之士翘首跂踵,冀阁下日以忠言摩上,不谓若今之为起居舍人者,止司记录而已也。-----宋·王明清·《挥麈三录... |
巧上加巧 |
解释:意思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。出自《紫阳花日记》。出处: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,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,而是... |
... |
愀然无乐 |
解释:愀然:忧愁的样子。脸上忧愁严肃,心中不愉快。出处:《荀子 修身》:“见不善,愀然必以自省也。”... |
见不善,愀然必以自省也。-----战国·荀子·《荀子·修身》... |
樵柯烂尽 |
解释:砍柴的斧子手柄已经烂掉。比喻时间的长久和世事的变迁语法:樵柯烂尽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时间的长久。示例:到樵... |
当年吊古巴东峡,雪酒扁舟见早梅……樵柯烂尽棋方剧,客甑炊成梦未回。|-----宋·陆游·《剑南诗稿·二七·余年... |
敲骨取髓 |
解释:敲碎骨头,取出骨髓。①禅宗用语,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。②比喻残酷地剥削。亦作“敲骨吸髓”、“刮骨吸... |
古人求法,敲骨取髓,刺血图像,布发掩泥,投崖饲虎。-----南唐·静筠二禅师·《祖堂集·二·菩提达摩和尚》... |
敲锣放炮 |
解释:谓大张旗鼓地活动。出处: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三幕:“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、敲锣放炮的硬出头!”语... |
老实说,外国人会自己下乡来和我们作对么!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、敲锣放炮的硬出头!-----当代·洪... |
敲冰玉屑 |
解释:泛指精美的纸张。出处:元·刘埙《隐居通议·诗歌》:“后三年,当予亡命,萧永言同醉,见予举似,急索纸而恨无... |
后三年,当予亡命,萧永言同醉,见予举似,急索纸而恨无敲冰玉屑,以备恶语。-----元·刘埙·《隐居通议·诗歌》... |
敲金击石 |
解释:金、石:指钟磬一类的乐器。演奏钟磬等乐器。也形容声音铿锵。出处:唐·韩愈《代张籍与李浙东书》:“阁下凭几... |
籍又善于古诗……阁下凭几而听之,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、敲金击石也。-----唐·韩愈·《代张籍与李浙东书》... |
敲骨剥髓 |
解释:犹敲骨吸髓。出处:《封神演义》第二九回:“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,蛊惑天子,残虐万民,假天子之命,敲骨剥... |
... |
敲金戛玉 |
解释:见“敲金击石”。出处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三回:“见头场七篇,敲金戛玉,句句皆盛世元音。”语法:敲金... |
石湖范至能尤爱其诗,杨诚斋亦爱之,尝称其《岁除舟行十绝》,以为有裁云缝月之妙思,敲金戛玉之奇声。-----宋·... |
敲骨吸髓 |
解释:敲碎骨头吸取骨髓。禅字用语;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。比喻极残酷的剥削。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... |
古人求法,敲骨取髓,刺血图像,布发(髮)掩泥,投崖饲虎。-----五代·静、筠二禅师·《祖堂集·二·菩提达摩和... |
敲金击玉 |
解释:见“敲金击石”。出处:元·汪元亨《醉太平·警世》曲:“展嘲风咏月长才思,吐敲金击玉款言词。”语法:敲金击... |
展嘲风咏月长才思,吐敲金击玉款言词。-----元·汪元亨·《醉太平·警世》曲... |
翘首以待 |
解释:翘首:抬起头。形容殷切盼望出处:王朔《无人喝彩》:“李缅宁赶到公共汽车站,车已停稳,开了前后车门上下客。... |
... |
翘辫子 |
解释:清代男人也梳辫子,刽子手杀人时要把辫子提起,翘辫子指杀头。借指死亡出处: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三部:“另外一... |
... |
翘首引领 |
解释:仰起头,伸长脖子。形容盼望殷切。出处:三国 魏 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是以立功之士,莫不翘足引领,望... |
是以立功之士,莫不翘足引领,望内响应。-----三国魏·陈琳·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... |
跷足而待 |
解释:踮起脚跟等待。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。语出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大臣内畔,诸将外反,亡可蹻足待也。... |
大臣内畔,诸将外反,亡可蹻足待也。-----东汉·班固·《汉书·高帝纪》... |
跷足抗首 |
解释:踮起脚跟,仰起头。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。出处:西汉·扬雄《长杨赋》:“自上仁所不化,茂德所不绥,莫不跷足抗... |
自上仁所不化,茂德所不绥,莫不跷足抗首,请献厥珍。-----汉·扬雄·《长杨赋》... |
跷蹊作怪 |
解释:跷蹊:奇怪。奇怪多端出处: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简贴和尚》:“只因这封简帖儿,变出一本跷蹊作怪底小说来... |
... |
悄悄话 |
解释:有关人员私下里低语或指耳语,私房话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现在他们还在后房里,鬼鬼祟祟,说悄悄话... |
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