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三战三北 |
解释:北:败逃。打三仗,败三次。形容屡战屡败。出处: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吴师大北。越之左军右军,乃遂涉而从之,... |
吴师大北。越之左军右军,乃遂涉而从之,又大败天没。又郊败之。三战三北,乃至于吴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国语... |
三折肱,为良医 |
解释:几次断臂,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富有经验,成为内行。也指高明的医道。出处:《左传... |
三折肱知为良医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定公十三年》... |
三智五猜 |
解释:比喻用尽心思,多方猜测。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,只一智便猜个十分。... |
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,只一智便猜个十分。-----元末明初·施耐庵·《水浒传》... |
三足鼎立 |
解释:鼎:古代烹煮的炊器;圆形;三足;两耳。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。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。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... |
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叁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... |
三平二满 |
解释:比喻生活过得去,很满足。出处:宋 黄庭坚《四休居士诗序》:“粗茶淡饭饱即休,被破遮寒暖即休;三平二满过... |
... |
三杀三宥 |
解释:形容断案慎重。出处:宋·苏轼《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》... |
当尧之时,皋陶为士。将杀人,皋陶曰:“杀之三。”尧曰:“宥之三。”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,而乐尧用刑之宽。---... |
三回五次 |
解释:多次。出处:元·戴善夫《风光好》第一折:“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,是何道理?”语法:三回五次作状语;形... |
小官平日目不视邪色,耳不听淫声,太守何故三回五次,侮弄下官。-----元·戴善夫·《风光好》... |
散闷消愁 |
解释:散:排遣。排遣郁闷,解除忧愁出处:元·高安道《哨遍·嗓淡行院》套曲:“待去歌楼作乐,散闷消愁,倦游柳陌烟... |
待去歌楼作乐,散闷消愁,倦游柳陌恋烟花。-----元·高安道·《哨遍·嗓淡行院》... |
三推六问 |
解释:推:推究;问:审问。旧时指反复审训。出处:元 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三折:“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,三推六问... |
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,三推六问,吊拷绷扒,打的小人受不过,只得屈招了。-----元·孙仲章·《勘头巾》... |
三家村 |
解释:指偏僻的小乡村。出处:宋 苏轼《用旧韵送鲁远翰知洛州》:“永谢十年旧,老死三家村。”语法:三家村作宾语、... |
... |
三分似人,七分似鬼 |
解释:詈词。骂人长相难看。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回:“你看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,三分似人,七分... |
... |
三分像人,七分像鬼 |
解释:形容人长相丑陋,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。出处: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 大公资助张协》:“我嫁你!... |
我嫁你!看牛骨自不中,三分像人,七分像鬼。-----宋·无名氏·《张协状元·大公资助张协》... |
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 |
解释:骂人的话。骂人长相难看。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我嫁得这等一个,也不枉了为人一世!你看我... |
我嫁得这等一个,也不枉了为人一世!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,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,我直恁地晦气!-----明·施耐庵... |
三字狱 |
解释:宋 秦桧 诬陷 岳飞 , 飞 下狱, 韩世忠 不平,诣 桧 诘其实。... |
... |
三江五湖 |
解释: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。②江河湖泊的泛称。出处:战国·鲁·尸佼《尸子》下卷:“取玉甚难,... |
取玉甚难,越三江五湖,至昆仑之山,千人往,百人反;百人往,十人反。-----先秦·尸佼·《尸子》... |
三兽渡河 |
解释:佛教以兔、马、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,喻小、中、大三乘证道之高下。《优婆塞戒经 三种菩提品》:“善男子,如... |
善男子,如恒河三兽俱渡:兔、马、香象。兔不至底,浮水而过;马或至底,或不至底;象则尽底。恒河水者,即是十二因缘... |
三茶六礼 |
解释:犹言明媒正娶。我国旧时习俗,娶妻多用茶为聘礼,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。六礼,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、问名、纳... |
他又不曾有三茶六礼,行到我家来。-----清·李渔·《蜃中楼·姻阻》... |
三茶六饭 |
解释: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。出处:明 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 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做得粗,整得细,三茶六饭一时备。”... |
你却要好生伏侍我师父,逐日家三茶六饭,不可欠缺。-----明·吴承恩·《西游记》... |
三头两绪 |
解释:形容事务繁杂,不易弄清头绪。出处:宋 朱熹《答张敬夫书》:“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另一个心,外面未有一事时,... |
不知以敬为主,而欲存心,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一个心,外面未有一事时,里面已是三头两绪矣。-----宋·朱熹·《答... |
散伤丑害 |
解释:形容不和谐的声音。出处:《鬼谷子·中经》:“是以声散伤丑害者,言必逆于耳也。”语法:散伤丑害作宾语、定语... |
是以声散伤丑害者,言必逆于耳也。-----战国·鬼谷子·《鬼谷子·中经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