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续凫断鹤 |
解释:比喻违失事物本性,欲益反损。出处:《庄子 骈拇》:“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。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... |
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。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骈拇》... |
续鹜短鹤 |
解释:比喻违失事物本性,欲益反损。出处:语出《庄子 骈拇》:“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。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... |
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。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-----战国·庄子及弟子·《庄子·骈... |
虚心平意 |
解释:平:宁静。心意空舒宁静,如同说心平气和出处: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九守》:“安徐而静,柔节先定,虚心平... |
安徐而静,柔节先定,虚心平意以待须。-----春秋齐·管仲·《管子·九守》... |
虚无恬淡 |
解释:虚无:空虚;恬淡:清静而无所作为。清虚淡泊,无所作为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刻意》:“虚无恬淡,乃... |
虚无恬淡,乃合天德。-----战国·庄子·《庄子·刻意》... |
吁地呼天 |
解释:呼天唤地。形容极度悲切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檄周文》:“翊從 瀟 湘 ,空竭 關 隴 , 荆 ... |
翊从潇湘,空竭关陇,荆梁左右,汉沔东西,吁地呼天,望伫哀救。-----南朝陈·徐陵·《檄周文》... |
吁咈都俞 |
解释:见“都俞吁咈”。出处:语本《书经·尧典》:“帝曰:‘吁!咈哉!’”语本《书经·益稷》:“禹曰:‘都,帝,... |
帝曰:“吁!咈哉!” 禹曰:“都,帝,慎乃在位。”帝曰:“俞!”-----西汉·佚名·《书经·尧典》... |
吁天呼地 |
解释:呼天唤地。形容极度悲切。出处:南朝陈徐陵《檄周文》:“翊从潇湘,空竭关陇,荆梁左右,汉沔东西。吁天呼地,... |
翊从潇湘,空竭关陇,荆梁左右,汉沔东西。吁天呼地,望伫哀救。-----南朝陈·徐陵·《檄周文》... |
絮酒炙鸡 |
解释:《後汉书·徐稺传》“設雞酒薄祭”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谢承 《後汉书》:“ 稺 諸公所辟雖不就,有死喪... |
稚诸公所辟虽不就,有死丧负笈赴吊。常于家豫炙鸡一只,以一两绵絮渍酒中,暴干以裹鸡……以水渍绵使有酒气,斗米饭,... |
许许多多 |
解释:很多数量的人或物出处:邓小平《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》:“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,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... |
... |
须眉皓然 |
解释:胡须眉毛都白了。形容年老。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渔父》:“有渔父者,下船而来,须眉交白。”语法:须... |
俄而有一老人,须眉皓然,身长七尺,褐裘韦带,从二青衣而出。-----唐·薛渔思·《河东记·韦丹》... |
恤孤念苦 |
解释:恤:体恤,周济。救济孤儿,关怀寡妇出处:宋·吴自牧《梦梁录·恤贫济老》:“数中有好善积德者,多是恤孤念苦... |
数中有好善积德者,多是恤孤念苦,敬老怜贫。-----宋·吴自牧·《梦梁录·恤贫济老》... |
虚声恫吓 |
解释:虚声:假装出一种声势。用虚张声势来恐吓别人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28章:“张勋所谓‘谁敢... |
... |
虚声恫喝 |
解释:指虚张声势,威吓对方. 恫:使恐惧 喝:威胁,恐吓出处: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是故恫疑虚喝,骄矜而不敢进... |
是故恫疑虚喝,骄矜而不敢进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... |
盱衡大局 |
... |
... |
虚虚实实 |
解释:假假真真,以假乱真。指军事上讲究策略,善于迷惑对方。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、实写并用,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。... |
兵家虚虚实实,未可尽信。钱镠托病回兵,必有异谋,故造言以煽惑军心,明公休得自失主张。-----明·冯梦龙·《喻... |
虚而虚之 |
解释:虚:空虚。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,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出处:《草庐经略·虚实》:“虚而虚之,使敌人转疑以我... |
虚而虚之,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。-----明·佚名·《草庐经略·虚实》... |
虚船触舟 |
解释:虚:空;舟:船。比喻虚心可以远离灾祸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山水》:“方舟而济于河,有虚船来触舟,虽... |
方舟而济于河,有虚船来触舟,虽有偏心之人不怒。……向也不怒而今也怒,向也虚而今也实;人能虚己以游世,其孰能害之... |
旭日初升 |
解释: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。比喻充满活力、生气勃勃的景象。出处:《诗经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:“緇緇鸣雁,旭日... |
旭日始旦。-----先秦·佚名·《诗经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... |
虚费词说 |
解释:虚:空。空费唇舌白说话。指说话不起作用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2回:“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,恐... |
... |
蓄盈待竭 |
解释:蓄:积蓄,储藏;竭:干涸。积蓄部队的锐气,等待对方士气低落时再出击出处:清·汪宗沂《卫公兵法·将务兵谋》... |
若此,则当卷迹藏声,蓄盈待竭,避其锋势,与之持久,安可犯之哉!-----唐·杜佑·《通典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