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殷殷屯屯 |
解释:殷殷:众多的样子;屯屯:富足的样子。人口众多,财物充足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国疾》:“文、景之际,建元... |
... |
音容宛在 |
解释: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,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。形容对死者的想念。出处:唐 李翱《祭吏部韩侍郎文》:“遣使祭斝,... |
音容若在,曷日而忘?-----唐·李翱·《祭吏部韩侍郎文》... |
因循敷衍 |
解释:沿袭旧的,敷衍应付出处: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8章:“炮兵营营长杨某,好像染有嗜好,整天萎靡不振,因此办... |
炮兵营营长杨某,好像染有嗜好,整天萎靡不振,因此办事也提不起精神,只是因循敷衍。-----清末民初·冯玉祥·《... |
隐迹埋名 |
解释:隐藏行踪、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。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二折:“或有山间林下,怀才抱德,隐迹埋名。... |
非爱青山绿水,惟图隐迹埋名。-----元·尹志平·《西江月(其一九)》... |
隐忍不言 |
解释: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。出处:清 归庄《与季沧苇侍御书》:“即受侮嫚,亦为亲屈,欲终隐忍不言。”语法:隐忍不... |
蒙逊欲谋叛,先已告臣,臣以兄弟之故,隐忍不言。”-----北魏·崔鸿·《十六国春秋·北凉录一·沮渠蒙逊》... |
引经据礼 |
解释:引:援引;据:依据。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。出处:《宋史·刘珙传》:“珙六上奏恳辞,引经据礼,词甚... |
珙六上奏恳辞,引经据礼,词甚切。-----元·脱脱等·《宋史·三八六·刘珙传》... |
阴魂不散 |
解释:比喻坏人、坏事虽已清除,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。出处: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我一合眼就看见周大贵,大概是... |
今臣等与众已亡者,阴魂不散,俱聚于此,伸告陛下,诉平生衷曲,始终无异。-----元末明初·施耐庵·《水浒传》... |
吟风咏月 |
解释: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。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。出处:唐·范传正《李翰林白墓志铭》... |
吟咏风月,席天幕地,但贵其适所以适,不知夫所以然而然。-----唐·范传正·《李翰林白墓志铭》... |
引绳切墨 |
解释:木工拉墨线裁直。用以比喻刚直不阿。出处:清·钱谦益《刘公墓志铭》:“引绳切墨,不少假易。”语法:引绳切墨... |
引绳切墨,不少假易。-----清·钱谦益·《刘公墓志铭》... |
阴谋不轨 |
解释:轨:法度;不轨:不遵守法度。指暗中谋划叛乱出处:汉·陈球《答袁术书》:“而阴谋不轨,以身试祸,岂不痛哉。... |
而阴谋不轨,以身试祸,岂不痛哉。-----汉·陈球·《答袁术书》... |
因循苟且 |
解释:因循:沿袭;苟且:敷衍;马虎。沿袭旧的一套;敷衍了事;不求革新。形容只图维持现状;得过且过。出处:宋 吕... |
是以慎忌积于中,则政事废于表,因循苟且之心作,强毅久大之性亏。-----唐·白居易·《为人上宰相书》... |
引咎责躬 |
解释:同“引咎自责”。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后壹奸罪发露伏诛,权引咎责躬。”语法:引咎责躬... |
... |
淫词秽语 |
解释:淫荡猥亵的言词。同“淫词亵语”。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:“淫词秽语,概所不录。”语法:淫词秽语... |
若南唐女冠,淫词秽语,污人闺耳。-----明·田艺蘅·《留青日札》... |
引船就岸 |
解释:移动船身靠岸。比喻自己顺势主动解决问题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,本想... |
... |
因果报应 |
解释:因果:原因和结果。佛教迷信,认为今生种什么因,来生结什么果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出处:唐 慧立本《大慈恩... |
... |
引申触类 |
解释:见“引伸触类”。出处:清·龚自珍《上大学士书》:“故事何足拘泥?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,不得不引... |
... |
引线穿针 |
解释: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。比喻从中联系、拉拢。出处:汉 刘向《说苑 善说》:“缕困针而入,不因针而急;嫁女因媒... |
缕困针而入,不因针而急;嫁女因媒而成,不因媒而亲。-----汉·刘向·《说苑·善说》... |
引风吹火 |
解释:比喻从中煽动,挑起事端。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6回:“'坐山看虎斗','借刀杀人','引风吹火'... |
因风吹火,用力不多。-----宋·释道原·《景德传灯录》... |
引颈受戳 |
解释:不做抵抗而等死... |
... |
引锥刺股 |
解释:锥:锥子;股:大腿。晚间读书时想睡觉,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,以保持清醒。形容学习勤奋刻苦。出处:《战国策... |
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-----汉·刘向·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