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智藏瘝在 |
解释:指贤人隐遁,病民之臣在位。出处:《书 召诰》:“厥终智藏瘝在。”周秉钧易解:“纣政不善,贤者藏匿,病民者... |
厥终智藏瘝在。-----·佚名·《书·召诰》... |
至德要道 |
解释:至:极,最。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出处: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... |
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。-----··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... |
支床有龟 |
解释: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,行二十餘岁,老人死,移牀,龟尚生不死。龟能行气导引。”后用为典... |
... |
知人善察 |
解释:察:观察。善于识别观察人才出处:《魏书》:“知人善察,难眩以伪。”语法:知人善察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... |
太祖武皇帝,沛国谯人也,姓曹,讳操,字孟德,汉相国参之后。-----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... |
执法不阿 |
解释:阿:迎合。执行法律公正无私,不屈从权势。语法:执法不阿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人公正。示例:他是一个执法不... |
侯名友谅,字明德,聪敏通济,执法不阿。-----元·汪克宽·《重建祁门县儒学记》... |
知法犯法 |
解释:知道法律;却违反法律。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好僧官老爷!知法犯法!”语法:知法犯法紧缩式... |
莫不是那里逃走出来的迷失女子,怎生悄悄藏在我家中,做将出来?这干系非浅,却不道是知法犯法!-----明·周楫·... |
支手舞脚 |
解释:犹言指手画脚。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一:“王悛有了酒意,做出财主的样式,支手舞脚的发挥。... |
王俊有了酒意,做出财主的样式,支手舞脚的发挥。-----明·凌濛初·《二刻拍案惊奇》... |
知足常足 |
解释: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、快乐出处: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... |
... |
咫尺颜 |
解释:犹言咫尺天颜。指天子之颜。... |
... |
支策据梧 |
解释:语本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昭文之鼓琴也,师旷之枝策也,惠子之据梧也,三子之知,几乎皆其盛者也,故载之末年。... |
... |
窒隙蹈瑕 |
解释:窒:塞;蹈:踩;瑕:瑕疵。塞入缝隙,踩住缺处。比喻利用对方的弱点或乘对方的间隙进行活动,乘机谋取自己利益... |
... |
至仁忘仁 |
解释:至仁:最大的仁德。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。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... |
... |
至心朝礼 |
解释:至心:诚心。指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出处: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·释道》:“《晋书·王嘉传》:‘人候之者,至心... |
《晋书·王嘉传》:“人候之者,至心则见之,不至心则隐形不见。”按,道经云“至心朝礼”,本此。-----近代·孙... |
致之度外 |
解释:指不放在心上。同“置之度外”。出处:《北史 薛辩传》:“朕且含养,致之度外,勿以言辞相析。”语法:致之度... |
朕且含养,致之度外,勿以言辞相析。-----唐·李大师、李延寿·《北史·薛辩传》... |
指佞触邪 |
解释:佞:花言巧语的小人;触:冲撞。指斥奸小,抵制邪恶出处:唐·李世民《唐太宗敕》:“宪宦之职,在指佞触邪。”... |
献可替否,必在忠言。指佞触邪,须凭直士。-----唐·杨师立·《烽陈敬十罪檄》... |
知而故犯 |
解释:故:故意。知道不对,却故意违犯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19卷:“问:‘一切含灵具佛性,既有佛性,为... |
(僧)问:“为什么如此?”师曰:“知而故犯。”-----宋·释普济·《五灯会元·一五·鼎州德山志先禅师》... |
陟遐自迩 |
解释:陟:升;陟遐:远行;迩:近。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。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,循序渐进出处:唐·王勃《平台秘略论十... |
... |
智取陈仓 |
解释: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,刘邦项羽的故事... |
... |
直眉睖眼 |
解释:见“直眉楞眼”。出处:端木蕻良《科尔沁旗草原》:“那个直眉睖眼的小子是他们的炮手呵!”语法:直眉睖眼作定... |
那个直眉睖眼的小子是他们的炮手呵!-----现代·端木蕻良·《科尔沁旗草原》... |
至公无我 |
解释:至:极,最;公:无私。公正到极点,丝毫没有私心出处: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第七卷:“士大夫为吏者,当以至公无... |
士大夫为吏者,当以至公无我处之,事自理,民自服。-----元·刘祁·《归潜志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