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做小伏低 |
解释:形容低声下气,巴结奉承。出处: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四折:“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,将一杯满饮醉模糊。”... |
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,将一杯满饮醉模糊。-----元·白朴·《墙头马上》... |
做贼心虚 |
解释:做贼的人心里虚。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;心神不安。出处:宋 释悟明《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》:“却顾侍者云... |
却顾谓侍者曰:“适来有人看方丈么?”侍者云:“有。”师曰:“作贼人心虚。”-----宋·释普济·《五灯会元·重... |
做张做致 |
解释:张:模样。装模作样,故意做作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沈琼枝看那两个妇人时,一个二十六七... |
那些有势有力的不肯出钱,专要讨人便宜。及至肯出几两银子的,女儿又嫌好道歉,做张做智的不肯。-----明·冯梦龙... |
作言起行 |
解释:言行必须一致。
... |
... |
坐如春风 |
解释:像坐在春风中间出处:《伊洛渊源录》
... |
... |
左提右挈 |
解释:挈:带领。比喻共相扶持。也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照顾。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夫以一赵尚... |
(赵卒曰)此两人名为求赵王,实欲燕杀之,此两人分赵自立。夫以一赵尚易燕,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,而责杀王之罪,灭燕... |
左拥右抱 |
解释:形容人姬妾多(多见于旧小说)。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左抱幼妾,右拥嬖女,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,而不... |
... |
左右采获 |
解释:左手右手都有收获。比喻研究学问,多采材料。出处:《诗经·周南·关睢》:“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”《汉书·... |
... |
左右开弓 |
解释:双手都能拉弓射箭。形容双手交替打人耳光;也形容向两边拉开。出处:元 白仁甫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臣左右开弓... |
臣左右开弓,一十八般武艺,无有不会。-----元·白朴·《梧桐雨》... |
作法自弊 |
解释: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。语出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(秦惠王)发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... |
(秦惠王)发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,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“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,坐之。”商君喟然... |
作福作威 |
解释:原指国君专行赏罚,独揽威权。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,滥用权势。出处:语出《书 洪范》:“惟辟作福,惟辟作威... |
惟辟作福,惟辟作威,惟辟玉食。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。-----·佚名·《书・洪范》... |
作古正经 |
解释:犹言一本正经。出处:艾芜《一个女人的悲剧》五:“陈家驼背子板起面孔,作古正经地说:‘我刚才想了好一阵,... |
陈家驼背子板起面孔,作古正经地说:“我刚才想了好一阵,一定是那会事情。”-----现代·艾芜·《一个女人的悲剧... |
作奸犯科 |
解释:作奸:干坏事;科:科条;法律条文。为非作歹;触犯律条。出处: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若有作奸犯... |
... |
作浪兴风 |
解释:掀起风浪。比喻制造事端。出处:《再生缘》第七十四回:“[郡主]心中本有些须醋,被江妈,作浪兴风煽惑他。... |
〔郡主〕心中本有些须醋,被江妈,作浪兴风煽惑他。-----清·陈端生·《再生缘》... |
作如是观 |
解释: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。出处:《金刚经》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语法... |
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-----南北朝·鸠摩罗什·《金刚经》... |
作善降祥 |
解释:旧指平日行善,可获吉祥。出处:《尚书·伊训》:“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”语法:作善降祥作谓语、... |
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-----商·伊尹·《尚书·伊训》... |
坐不重席 |
解释:坐不用双层席子。比喻生活节俭。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》:“门外长荆棘,食不二味,坐不重席... |
门外长荆棘,食不二味,坐不重席。-----战国末期·韩非·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... |
坐吃山空 |
解释:只消费不生产;财物堆积如山也会耗尽。出处: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:“自从俺父亲亡过十年光景,只在家里死丕... |
那钱物则有出去的,无有进来的,便好道坐吃山空,立吃地陷。-----元·秦简夫·《东堂老》... |
坐地自划 |
解释:就地不动,自定范围。比喻固执一端,排斥其它。出处:郭沫若《文艺论集·新旧与文白之争》:“凡是文言的作品... |
凡是文言的作品都一概视为陈腐观念,也是坐地自划。-----现代·郭沫若·《文艺论集·新旧与文白之争》... |
坐而待旦 |
解释:旦:天亮。坐着等天亮。比喻心情迫切。出处:《尚书 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,丕显,坐以待旦。”《孟子 离娄... |
先王昧爽,丕显,坐以待旦。-----·佚名·《尚书·太甲上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