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四字成语

有关四字的成语


成语 解释 出处
拔本塞原 解释:本:树根;原:根源。比喻背弃根本,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... 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谋主也。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原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...
拔萃出群 解释:拔:超出。萃:原谓草丛生的样子,引伸为聚集,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。超出一般,在众人之上。出处:南朝 宋... 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-----战国·孟子等·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...
拔地倚天 解释:拔:突出,耸出。倚:倚傍,贴近。从地面突兀而起,贴近天际。比喻高大突出,气势雄伟。出处:唐 孙樵《与王... ...
拔剑论功 解释: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。出处:语出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高帝悉去秦苛仪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酒争功...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酒争功,醉或妄呼,拔剑击柱,高帝患之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刘敬叔孙...
八纮同轨 解释:指天下一统。八纮,指八方极远之地。出处:《晋书 武帝纪》:“廓清梁、岷、包怀扬、越,八纮同轨,祥瑞屡臻... 廓清梁、岷、包怀扬、越,八纮同轨,祥瑞屡臻。-----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武帝纪》...
巴巴结结 解释:①勉强,凑合。②勤恳;辛劳。③形容说话不流利。出处:①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光阴迅速,大娘子在... 光阴迅速,大娘子在家巴巴结结将近一年。-----宋·佚名·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...
巴高枝儿 解释:比喻高攀。出处: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二回:“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,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... 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,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!-----近代·文康·《儿女英雄传》...
拔十失五 解释: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。出处:《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》:“今拔十失五,犹得其半,而可以崇迈世数,使有志者... 今拔十失五,犹得其半,而可以崇迈世数,使有志者自励,不亦可乎?-----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传》...
拔树撼山 解释:拔起大树,摇动高山。形容声势极大。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哪吒三变》第四折:“唤雨的注雨如倾,呼风的狂风乱吼... 唤雨的注雨如倾,呼风的狂风乱吼,天摧地塌,拔树撼山。-----明·佚名·《哪吒三变》...
跋扈自恣 解释:形容为所欲为,无所忌惮。出处:《明史 外国传九 朵颜》:“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,东勾土蛮,西结婚白洪大,... 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,东勾土蛮,西结婚白洪大,以扰诸边。-----明·张廷玉等·《明史·三二八·外国九·朵颜》...
跋履山川 解释: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出处:《左传 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躬擐甲胄,,逾越险阻,征东之诸之... 文公躬擐甲胄,跋履山川,逾越险阻,征东之诸侯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...
跋前疐后 解释:同“跋胡疐尾”。比喻进退两难。出处:宋 陈亮《谢罗尚书启》:“直情径行,视毁誉如风而不恤;跋前疐后,方... 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-----·佚名·《诗经·豳风·狼跋》...
跋山涉水 解释:跋:翻山越岭;涉:徒步过水。翻山越岭;蹚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也作“跋山涉川”。出处:宋 吴曾《能... 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...
跋涉山川 解释: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出处:《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必使而君弃而封守,跋涉山川,蒙犯霜... 必使而君弃而封守,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,以逞君心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...
把玩无厌 解释:拿着赏玩,不觉厌倦。出处:汉 陈琳《为曹洪与世子书》:“得九月二十日书读之,喜笑把玩无厌。”语法:把玩... 得九月二十日书读之,喜笑把玩无厌。-----汉·陈琳·《为曹洪与世子书》...
霸王别姬 解释: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。出处:毛泽东《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不是有一出戏叫‘霸王别姬’吗?这... 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……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……美...
八砖学士 解释:八砖:八行砖。指懒惰的人出处:唐·李肇《翰林志》:“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,李程官翰林学士,... 北厅前阶花砖道,冬中日及五砖为入直之候,李程性懒,好晚入,恒过八砖乃至,众呼为八砖学士。-----唐·李肇·《...
霸气外露 解释:多用来比喻锐气和才华等全都显露在外面,显得不成熟,骄傲,甚至盛气凌人。 ... ...
把持不住 解释:出自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97回,形容意志比较薄弱。出处:《绿野仙踪》示例:两人眉来眼去,都快把持不住,... ...
八两半斤 解释: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,半斤即是八两。 比喻彼此分量或程度不相上下。 ...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