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sǎ sǎo yìng duì
结构偏正式成语
洒水扫地,酬答宾客。封建时代儒家教育、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。
宋 朱熹《〈大学章句〉序》:“人生八岁,则自王公以下,至于庶人之子弟,皆入小学,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,礼乐射御书数之文。”
洒扫应对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圣人之道,贯彻上下,自洒扫应对,以至均平天下,其事理一也。明 王廷相《慎言作圣》
cleaning up room and manners in replying to questions
子夏之门人小子,当洒扫应对进退,则可矣,抑末也。
-----春秋战国·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·《论语·子张》
《论语》是春秋时期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。 在这部经典中写道:“子夏之门人小子,当洒扫应对进退,则可矣,抑末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子夏的学生们,叫他们做打扫、迎接和送行的工作,那是可以的,不过这只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罢了。 后来,成语“洒扫应对”便由此流传开来,指青年人居家时从事家务劳动和应酬宾客等类事情。也作“洒扫应对进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