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ú rén dé lì
结构主谓式成语
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。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渔人得利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:“鹬蚌相持,自己渔人得利。”
渔翁得利
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
-----西汉·刘向·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
《战国策、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 赵国企图攻打燕国。著名游说之士苏代替燕国去劝赵惠王说:“我这次来的时候,路过易水,看见有一只河蚌从水中上岸来晒太阳,恰好遇着一只鹬鸟飞来。鹬鸟看见河蚌张开贝壳在晒太阳,便用嘴去啄河蚌的肉。河蚌立刻合拢贝壳,一下子钳住鹬的嘴不放。鹬鸟说:“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你就会变成一只死蚌。”河蚌说:“我今天不开壳,明天不开壳,你就成了一只死鹬!”他俩谁都不肯罢休。正当相持不下的时候,突然来了个渔翁,他毫不费力地捉住了河蚌和鹬鸟。”苏代讲完了这段故事就对赵王说:“假如赵国去攻打燕国,两国相争,彼此削弱,那么,强大的秦国就会坐收渔人之利,请大王三思而行。”赵惠王听了,觉得苏代言之有理,于是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