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见恨晚
意思解释
解释:
为见面相识太晚而遗憾。形容与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投合。
出处: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天子召见三人,谓曰:‘公等皆安在?何相见之晚也。’”
语法:
相见恨晚主谓式;作定语;含褒义。
示例:
(1)女界伟人,久震耳鼓,真相见恨晚了。(2)当这次匆匆的采访工作结束之时,笔者油然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触。
英语:
regret we didn't meet sooner
日语:
早(はや)くお会(あ)いすればよかったものを
近义词:
相知恨晚、相识恨晚、恨相知晚
反义词:
白头如新、视如寇仇
出处
天子召见三人,谓曰:“公等皆安在?何相见之晚也。”
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
成语故事
在汉武帝的时代,主父偃因才华未获赏识,倍感失落,于是决定向威名赫赫的卫青将军求见。尽管卫青多次向汉武帝力荐主父偃,但由于武帝对他了解不多,故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。主父偃身无分文,遭遇诸侯宾客的冷眼与奚落,然而他并未气馁,而是选择直接上书朝廷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份奏疏送达的当天傍晚,主父偃便被汉武帝召入宫中。 主父偃在奏疏中详尽地阐述了九项建议,其中八项关于改进律令,一项则针对讨伐匈奴的策略。与此同时,徐乐和严安也各自上书,对朝政发表见解。汉武帝对三人的才学大加赞赏,召见他们时感慨道:“公等皆安在?何相见之晚也!”言下之意,是对他们才华的认可和对未能早日相识的遗憾。因此,三人被任命为郎中,开始为朝廷效力。 此后,主父偃多次上书议政,其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智慧赢得了汉武帝的青睐。汉武帝对他赞誉有加,并数次提拔他的官职。最终,主父偃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努力,赢得了汉武帝的深厚信任,成为了其不可或缺的谋臣,并被封为平津侯。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“相见恨晚”,用以形容两个人虽初次见面却感到十分投缘,仿佛已相识许久,亦可用作“相得恨晚”、“恨相见晚”、“相逢恨晚”等,表达相似的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