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duì zhèng fā yào
结构偏正式成语
针对病根下药。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
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5回:“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,怕不是生产,这正是对症发药呢!”
对症发药偏正式;作谓语;含褒义,指采取具体对待的办法处理问题。
求其箴时弊以立言,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,已不可见。孙中山《民报发刊词》
suit the medicine to the illness
对症下药
举措失当
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,怕不是生产,这正是对症发药呢!
-----近代·吴趼人·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
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昔日名医华佗正忙于为病患们细心诊病,开药治病。此时,府吏倪寻与商人李延共二人,皆面露病容,艰难地步入医馆,一同坐下。华佗上前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病情,两人异口同声道:“我们都感到头痛发热,症状相似。” 华佗为二人分别切脉后,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药方:“倪寻先生,你需要服用疏通肠胃的药;而李延共先生,则需服用发汗的药。”两人不解,问道:“医生,我们的症状相同,为何药方却如此不同?”华佗微笑着解释:“寻先生是外实症,多因饮食不当所致;延先生则是内实症,因受风寒侵扰。病因不同,故需不同药方来治。”这便是所谓的“对症下药”。 两人听从华佗的建议,按方服药。次日,两人病症均得到显著缓解,不久后便康复如初。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,演变出成语“对症下药”,意指针对具体情况,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。这一成语也被称作“对症用药”或“对症发药”,成为我们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