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ǎn ěr dào zhōng
结构偏正式成语
亦作“掩耳盗锺”。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语出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锺者,欲负而走。则锺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锺怳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语出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锺者,欲负而走。则锺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锺怳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掩耳盗钟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自欺欺人。
明·杨慎《希夷易图》:“《后天图》见于邵伯温之序。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,殆掩耳盗钟也。”
закрывáть глазá на неизбежное
掩耳盗铃
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。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恍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
-----战国末期·吕不韦等·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
春秋时期,智伯与范氏这两大贵族把控着晋国的朝政。其后,智伯覆灭了范氏,范氏家中那巨大的铜钟也流落至普通百姓之处。某一日,有一名客人前来拜访,被这口大钟深深吸引,萌生了将其偷走的念头。然而,钟的沉重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想,他根本无力将其扛起。思来想去,他想到了一个“绝妙”的主意——把钟敲碎然后带走。接着,他寻来一把大铁锤,使劲地敲击钟身。只听得“嗡”的一声,钟声深沉且洪亮,把他吓得不轻。他心中暗想:这般响亮的钟声,他人必定会听闻,知晓我在偷钟,我定会被捉住的。于是,他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,认为这样就能阻止他人听到钟声了。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“掩耳盗铃”,用于比喻那些自欺欺人的举动。该成语也被称作“掩耳盗钟”、“掩耳盗钟”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