蚍蜉撼大树
意思解释
解释:
撼:摇动。蚂蚁想摇动大树。比喻不自量力
出处:
唐·韩愈《昌黎先生集·调张籍》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
语法:
蚍蜉撼大树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自量力。
示例: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》:“真可谓‘小人不欲成人之美’而且‘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’了!”
英语:
an ant trying to shake a big tree (ridiculously overrating one's own strength)
俄语:
Муравей раскáчивает большое дерево.
近义词:
蚍蜉撼树
出处
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
-----唐·韩愈·《昌黎先生集·调张籍》
成语故事
在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的诗人离世后的数十年间,他们的作品却遭到了某些人的无理诋毁。这种对文学巨匠的不敬行为,引起了唐代另一位文学巨匠韩愈的极大不满。韩愈深感有必要站出来,以诗歌为武器,捍卫李白和杜甫的文学地位和声誉。 韩愈在诗中激昂地写道: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不知群儿愚,那用故谤伤。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!”他在这首诗中,首先高度赞扬了李白和杜甫的文学成就,认为他们的作品如同万丈光芒,照耀着整个诗坛。接着,韩愈对那些无端诋毁李白和杜甫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,认为他们愚昧无知,竟然用陈旧的诋毁之词去中伤这两位文学巨匠。 韩愈用“蚍蜉撼大树”这一生动的比喻,来形容那些不自量力、妄图动摇李白和杜甫文学地位的人。这里的“蚍蜉”是一种非常小的昆虫,“大树”则代表着李白和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。蚍蜉企图撼动大树,无疑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行为,只会让人觉得可笑。 后来,“蚍蜉撼大树”这一成语便广为流传,用来比喻那些力量微小却妄图动摇强大事物的人,形容他们不自量力、愚蠢可笑。这个成语也被简称为“蚍蜉撼树”,成为中文中常用的一个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