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lián zhāng lèi dú
结构联合式成语
同“连篇累牍”。
唐·刘知畿《史通·核才》:“遂使握管怀铅,多无铨综之识;连章累牍,罕逢委婉之言。”
连章累牍作定语、状语;指文辞长。
清·宋彝尊《茅山许长史旧馆碑跋》:“尝与梁武帝论书,连章累牍,载诸法要录。”
reiterate again and again
连篇累牍
言简意赅
遂使握管怀铅,多无铨综之识;连章累牍,罕逢微婉之言。
-----唐·刘知幾·《史通·核才》
南北朝时期,文人们在创作文章时过于追求华丽的词藻,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和实质。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隋朝,引起了隋文帝杨坚的忧虑。隋文帝的治书侍御史李谔也反感这种浮夸的文风,特地写了一篇《上隋文帝书》。李谔写道:“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;积案盈箱,唯是风云之状。”大意是:一篇篇文章,一箱箱案卷,谈来谈去,都离不开吟风弄月,真是又长又累赘。他进一步指出,这样下去,世人无论贵贱贤愚,都去吟咏风花雪月,崇尚绔丽文风,追逐功名利禄,只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。隋文帝阅读了李谔的奏章后,深以为然,频频点头。于是,他下令:“把李愕的奏章颂示天下。如以后写来的奏章再刻意注意文风,定严加追究。”成语“连篇累牍”就此诞生,用于形容文章篇幅多,文字冗长罗嗦,也作“连章累牍”、“累牍连篇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