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hǔ jù lóng pán
结构联合式成语
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同“虎踞龙盘”。
宋 辛弃疾《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》词:“虎踞龙蟠何处是?只有兴亡满目。”
虎踞龙蟠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
茅盾《八百壮士》:“那时正当淞沪沦陷,苏嘉失守,而‘虎踞龙蟠’的首都也危在旦夕。”
like a crouching tiger and coiling dragon
虎据龙蟠、虎踞龙盘
虎踞龙蟠何处是?只有兴亡满目。
-----宋·辛弃疾·《念奴娇·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》
“龙蟠虎踞”这一成语的典源实际上是“龙盘虎踞”,用来形容地势的雄伟险要,宛如神龙盘绕、猛虎蹲坐一般。其来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对于地理形势的描绘和象征。汉朝时,鲁恭王得到一块纹理精美的文木,中山王刘胜为这块文木创作了一篇《文木赋》,其中用“龙蟠虎踞”来形容文木上纹理的美妙,仿佛有龙盘绕、虎蹲坐之势。然而,“龙蟠虎踞”这一成语更为人所熟知的用法,是源于晋朝张勃的《吴录》中关于诸葛亮对南京(金陵)地势的描述。东汉末年,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金陵,诸葛亮观察当地地形后,发现金陵东边有钟山如巨龙盘绕,西边有石头城似猛虎蹲坐,地势极为险要。因此,他称赞南京为:“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”自此以后,“龙蟠虎踞”或“龙盘虎踞”这一成语便广泛用于形容地势的雄伟险要,特别是在描述重要的战略要地或城市时。这一成语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地理形势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,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和敬畏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