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xīn fù zhī yōu
结构偏正式成语
犹心腹之疾。
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69回:“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忧,后除手足之患。”
心腹之忧作宾语;多用于比喻句。
深恐北平难保,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忧,后除手足之患。
-----明·徐渭·《英烈传》
相传在春秋时期,吴越两国正在交战,越王勾践射中了吴王阖闾。阖闾临终之际,他对儿子夫差嘱咐,要他铭记这份深仇,夫差含泪答应。阖闾驾崩后,夫差继位为王,任命伯嚭为太宰,日夜操练兵马。两年后,吴国出兵攻打越国,越国败退。勾践带领残兵退守会稽,他派遣大夫文种带着丰厚的礼物,向吴国太宰伯嚭求和,愿以臣服之礼侍奉吴国。伍子胥力劝夫差乘胜追击,以免留下后患,但夫差却听从了伯嚭的劝告,与越国和解。五年后,齐国君主景公去世,新君昏庸无能,夫差遂派兵攻齐。伍子胥再次警告夫差:“越在我,心腹之疾也。”意指越国的勾践深得民心,必将成为吴国的内忧。然而夫差未听从劝告,结果,越国打败了吴国。 也就是从该故事中才演化出成语“心腹之患”,用以比喻潜藏在内部的严重威胁,也作“心腹之疾”、“心腹之忧”、“心腹大患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