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ù náo bù qū
结构联合式成语
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,表现十分顽强。
清 陈天华《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》:“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,与外族战,与土番战,与寒暑战,卒能斩荆披棘。”
不挠不屈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意志等。
不挠不屈,为真理斗到尽头!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一幕
不挠不折
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,与外族战,与土番战,与寒暑战,卒能斩荆披棘。
-----清·陈天华·《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》
在《荀子》中,有这样一个故事:子贡曾向孔子询问,为什么君子会珍视宝玉而轻视珉石。孔子回答说:“君子把宝玉作为人格的象征。你看,宝玉的温润光泽,就像是君子的仁爱之心;它的坚硬纹理,就像君子的智慧一样;它的刚强不屈,代表了君子的义气;它的棱角虽锐利但不伤人,这正反映了君子的行为举止;即使折断也不会弯曲,这就是君子的勇气所在;它的美丽和瑕疵都毫不掩饰地展现出来,这就像是君子的坦诚;当你敲击它时,发出的声音清越而悠远,然后戛然而止,这就像君子的言辞一样,有始有终,言简意赅。因此,尽管珉石可能有着五彩斑斓的花纹,但在洁白明亮的宝玉面前,它也无法相提并论。”从这个故事中,我们得到了“不屈不挠”这个成语,也称为“不挠不屈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,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,都能坚持到底,不屈服于任何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