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tōu hé gǒu róng
结构紧缩式成语
偷:苟且。奉承迎合别人,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。
先秦 荀况《荀子 臣道》:“不恤君之荣辱,不恤国之臧否,偷合敬容,以持禄养交而已耳,谓之国贼。”
偷合苟容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尔曹昔为相国,位极人臣,贪欲无厌,求利不止,偷合苟容。(明 赵弼《丹景报应录》)
fall in with other's wishes and acquire admittance
偷合取容
不恤君之荣辱,不恤国之臧否,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,谓之国贼。
-----战国·荀子·《荀子·臣道》
荀子,一位深谙儒家精髓的大师,不仅承继了儒学的传统智慧,还巧妙融合了法家的理念,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拓展。他推崇仁政的王道,也认可强权的霸力;他尊崇礼义道德,同时也倡导法治的秩序。在坚守“法先王”的原则下,他还主张借鉴“法后王”的智慧。 《荀子》这部著作,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一颗璀璨明珠,其中《荀子·臣道》篇章详细阐述了臣子的分类、作用及其应遵循的准则。臣子被分为态臣、篡臣、功臣、圣臣几类,而他们的表现则有大忠、次忠、下忠及国贼之别。这些分类和表现直接决定了臣子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:任用圣臣的君主能够称王,用功臣的君主能够强国,而用篡臣的君主则面临危机,若用态臣则可能导致国家的灭亡。 因此,君主在选拔臣子时必须审慎,要具备识人的慧眼,避免被那些“偷合苟容,以之持禄养交”的投机者所迷惑。作为臣子,其根本的行事原则应是“从道不从君”,即坚守道义而非盲目服从君主,尽到谏诤和辅佐的职责,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