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不矜细行 |
解释:指不注重小事小节。出处:语出《书 旅獒》:“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。”语法:不矜细行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拘小节... |
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。-----西周·太保召公·《尚书·旅獒》... |
不露锋铓 |
解释:比喻才干不外露。宋·沉括《梦溪笔谈·补笔谈》:“(寇准)能断大事,不拘小节;有干将器,不露锋芒。”出处:... |
... |
不露圭角 |
解释:圭角:圭玉的棱角。比喻才干不外露。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儒行》“毁方而瓦合”郑玄注“去已之大圭角,下与... |
毁方而瓦合。-----西汉·戴圣·《礼记·儒行》... |
步月登云 |
解释:步上月亮,攀登云霄。形容志向远大。明·谢谠《四喜记·赴试秋闱》:“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,顿忘步月登云志。... |
... |
不欺闇室 |
解释:闇àn室:遮去光线的房间。见“不欺暗室”。... |
... |
不谙世事 |
解释: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社会上的种种事情没有了解,缺乏社会经验。“谙”字 读音为:ān,意思为:了解,懂得。... |
... |
不厌求详 |
解释:厌:嫌;详:详细。不嫌过于详细。指越详细越好出处:茅盾《蚀·追求》:“徐子材不厌求详地询问史循自杀的感觉... |
徐子材不厌求详地询问史循自杀的感觉,几次把龙飞的已经到了嘴唇边的话打了回去。-----现代·茅盾·《蚀·追求》... |
不知其详 |
解释: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。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施御史家的事,我也略闻,不知其详。”语法:不... |
施御史家的事,我也略闻,不知其详。-----清·吴敬梓·《儒林外史》... |
不晓世务 |
解释:不知晓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。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。出处:《宋史 王安石传》:“拜参知政事,上谓曰:... |
拜参知政事,上谓曰:“人皆不能知卿,以为卿但知经术,不晓世务。”-----元·脱脱等·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... |
不可究诘 |
解释:究:追查;诘:追问。无法追问到底。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一回:“好好一座中国江山,被这班强有力的... |
凡此者皆稍论其微旨,至其神通应现,广大奇怪而不可究诘者,姑不论。-----明·徐渭·《徐文长三集·一九·逃禅集... |
不识东家 |
解释:指不识近邻是圣贤。出处:“不识东家丘”的略语。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,不识孔子为圣人,称之为“东家丘”。语法... |
... |
不记前仇 |
解释: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,任人唯贤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5回:“今不记前仇,不避祸患,又来苦口相劝。”... |
今不记前仇,不避祸患,又来苦口相劝。-----清·李汝珍·《镜花缘》... |
不经世故 |
解释:经:经历;世故:人情世事的变故。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出处:鲁迅《花边文学 序言》:“然而他们不经世故,... |
然而他们不经世故,偶尔“忘其所以”也就大碰其钉子。-----现代·鲁迅·《花边文学·序言》... |
不省人事 |
解释:省:知觉。指昏迷过去;失去知觉;陷入昏迷状态。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。出处:《明史 艾穆传》:“穆遣戍凉州... |
问其无所苦否,则曰“无事,无事”。寻即不省人事。-----宋·汪应辰·《与朱元晦》... |
不懂人事 |
解释:不懂得为人处世出处: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54回:“他是久膺疆寄的正神,反说不懂人事。”语法:不懂人... |
... |
不可开交 |
解释:开:解开;交:纠缠。不能解脱纠缠。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4回:“吴赞善听到这里,便气的不可开... |
这天直把三荷包乐得不可开交,就此与王梦梅做了一个知己。-----清·李宝嘉·《官场现形记》... |
不劣方头 |
解释:劣:不好;方头: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。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。形容人性格倔强、顽固。出处: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... |
俺这里有个裴炎,好生方头不劣。-----元·关汉卿·《钱大尹智勘绯衣梦》... |
不过尔尔 |
解释:尔尔:如此如此。不过如此而已。出处:清 沈复《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》:“其红门局之梅花,姑姑庙之铁树,不过... |
既至池,得九华、秋浦间,玩其林泉,喜曰:“使我自择,不过尔耳!”即筑室于齐山之上,名曰云巢。-----元·脱脱... |
补敝起废 |
解释:修整破旧的东西,起用废弃的东西出处: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... |
存亡国,继绝世,补敝起废,王道之大者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... |
不二门 |
解释: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、方法出处:姚合《寄不疑上人》:“是法修行遍,方栖不二门。”语法:不... |
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