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解释 出处
冻浦鱼惊 解释: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。《晋书·王祥传》:“王祥字休征,琅邪临沂人……父母有疾,衣不解带,汤药必亲尝。母常欲... 温席扇枕,承颜悦膝;冻浦鱼惊,寒林笋出。-----北周·庾信·《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》...
冻馁之患 解释:馁:饥饿。患:担忧。指遭受饥寒交迫的苦难。... ...
冻解冰释 解释:如同冰冻融化一般。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。出处: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?”语法:冻解冰释... 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?-----战国·庄子等·《庄子·庚桑楚》...
动心娱目 解释:动心:为外物诱惑而感情波动;娱:快乐。打动人心并使人快乐出处:宋·陈亮《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》:“及...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、娱心意说(悦)耳目者,必出于秦然后可,则是宛珠之簪……不进于前。-----秦·李斯·《上书秦...
动静有常 解释:常:常规,法则。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。指行动合乎规范。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”... 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-----西周·佚名·《周易·系辞上》...
动人心脾 解释:形容使人感动与震惊出处:郑振铎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·先秦的散文》:“他们的长处,在于能够度察天下的大势而出... ...
董狐直笔 解释: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史官。直笔:根据事实,如实记载。指敢于秉笔直书,尊重史实,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。出处:《... 乙丑(九月二十七日),赵穿(赵盾之从父昆弟之子)攻灵公于桃园。宣子(赵盾)未出山(晋国境内之山)而复。太史(董...
冬温夏凊 解释:凊:凉。冬天使父母温暖,夏天使父母凉爽。本指人子孝道。现亦泛称冬暖夏凉。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... 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晨省。-----西汉·戴圣·《礼记·曲礼上》...
冬山如睡 解释:形容冬天山林寂静的景象出处:宋·郭熙《林泉高致·山水训》... 真山水之烟岚,四时不同,春山澹冶而如笑,夏山苍翠而如滴,秋山明净而如妆,冬山惨淡而如睡。-----宋·郭熙·《...
冬日之阳 解释:冬天里太阳的光和热。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。出处:《逸周书·大聚解》:“王若欲求天下民,先设其利而自至,譬... 王若欲求天下民,先设其利而自至,譬之若冬日之阳,夏日之阴,不召而民自来,此谓归德。-----西汉·佚名·《逸周...
冬日夏云 解释:冬天的太阳,夏天的云层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,使人愿意接近。出处:宋·陈恬《程伯淳赞》:“本以正身,惟德温... 本以正身,改德温温,如冬之日,如夏之云。-----宋·陈恬·《程伯淳赞》...
冬箑夏炉 解释:箑:扇子。冬天搧扇子,夏天生火炉。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,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。出处:《淮南子·精神训... ...
冬日之温 解释:冬天城太阳的温暖。封建时代比喻君主的恩惠。出处:南朝·齐·王俭《褚渊碑文》:“君垂冬日之温,臣尽秋霜之戒... 君垂冬日之温,臣尽秋霜之戒。-----南朝齐·王俭·《褚渊碑文》...
冬箑夏裘 解释:语出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知冬日之箑,夏日之裘,无用于己,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。”后因以“冬箑夏裘”比喻不... 知冬日之箑,夏日之裘,无用于己,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。-----西汉·刘安等·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...
冬扇夏炉 解释:比喻不合时宜出处:东汉 王充《论衡 逢遇》:“作无益之能,纳无补之说,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... 作无益之能,纳无补之说,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,献所不欲闻之语,其不遇祸,幸矣。-----东汉·王...
冬温夏清 解释:冬天使父母温暖,夏天使父母凉爽。本指人子孝道。现亦泛称冬暖夏凉。出处:北魏《张猛龙碑》:“冬温夏清,晓夕... 冬温夏清,晓夕承奉。-----北魏·佚名·《张猛龙碑》...
冬日黑裘 解释:裘:皮袄。冬天穿黑皮袄。比喻仅能御寒,不尚奢华。出处:《礼记·檀弓》:“孙叔敖冬日黑裘,夏日葛衣。”... 孙叔敖冬日黑裘,夏日葛衣。-----西汉·戴圣·《礼记·檀弓》...
冬月无复衣 解释:冬天没有第二件衣服可穿。形容家境贫寒。出处:《宋书·沈道虔传》:“冬月无复衣,戴颙闻而迎之,为作衣服,并... 冬月无复衣,戴颙闻而迎之,为作衣服,并与钱一万。-----南朝梁·沈约·《宋书·沈道虔传》...
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 解释:形容刻苦自勉。出处: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念复吴,仇非上旦也。苦身劳心,夜以继日。……冬常抱... 越王念复吴,仇非上旦也。苦身劳心,夜以继日。……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。-----东汉·赵晔·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...
栋朽榱崩 解释:犹栋折榱崩。出处:宋·陈郁《话腴》:“史舜元《哀王旦》一首云‘……昔闻陕右段忠烈,今见常山颜杲卿,栋朽榱... 史舜元《哀王旦》一首云“……昔闻陕右段忠烈,今见常山颜杲卿,栋朽榱崩人短气,平生况切同年羲。”-----宋·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