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含章天挺 |
解释:见“含章挺生”。出处:北周·庚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公含章天挺,命世诞生。”语法:含章天挺作谓语... |
公含章天挺,命世诞生。-----北周·庚信·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... |
旱魃拜夜叉 |
解释:旱魃: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;夜叉:能啖鬼或捷疾鬼。指坏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语法:旱魃拜夜叉作宾语、定语;指... |
... |
寒底捞月 |
解释:捞:从液体中取物。从井底捞月亮。比喻做事白费力气,根本达不到目的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:“我若今日见... |
... |
酣歌恒舞 |
解释:形容纵情歌舞,耽于声色。出处:《尚书 伊训》:“敢有恒舞于宫,酣歌于室,时谓巫风。”语法:酣歌恒舞联合式... |
敢有恒舞于宫,酣歌于室,时谓巫风。-----商朝·伏生·《书·伊训》... |
汉官威仪 |
解释: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。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。出处: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老吏或垂涕曰:‘不图今日复... |
老吏或垂涕曰:“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。”-----南朝宋·范晔等·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... |
鼾声如雷 |
解释:鼾:熟睡时的鼻息声。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。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各去睡了,不多时,酣声如雷。”语法... |
上使人微觇准所为,而准方酣寝于中书,鼻息如雷。-----宋·沈括·《梦溪笔谈》... |
含垢藏疾 |
解释: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,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。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... |
山薮藏疾……国君含垢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... |
含商咀征 |
解释:亦作“含宫咀征”。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。“宫”、“商”、“征”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。... |
... |
含污忍垢 |
解释:忍受屈辱。出处:《明史·周经传》:“若令含污忍垢,即死填沟壑,目且不瞑。”语法:含污忍垢作谓语、定语、状... |
... |
含笑入地 |
解释:面带笑容而死。犹言死而无憾。出处:《后汉书·韩韶传》:“韶曰:‘长活沟壑之人,而以此伏罪,含笑入地矣。’... |
韶憋其饥困,乃开仓振之,所禀赡万馀户。主者争谓不可。韶曰:“长活沟壑之人,而以此伏罪,含笑入地矣。”-----... |
含辛忍苦 |
解释:见“含辛茹苦”。出处: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至于商家,连疑心也不当人子,只好含辛忍苦,自己懊悔怨怅,... |
至于商家,连疑心也不当人子,只好含辛忍苦,自己懊悔怨怅,没个处法。-----明·凌濛初·《二刻拍案惊奇》... |
含血喷人 |
解释:嘴含鲜血喷到别人身上。比喻捏造事实;诬陷好人。出处:清 李玉《清忠谱 叱勘》:“你不怕刀临头颈,还思含血... |
含血噀人,先污其口;百丈野狐,失头狂走,蓦地唤回,打个筋斗。-----宋·释晓莹·《罗湖野录·临安府崇觉空禅师... |
含牙戴角 |
解释:见“含牙带角”。出处: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含牙戴角,前爪后距。”语法:含牙戴角作谓语、定语;指兽类。近... |
含牙戴角,前爪后距。-----西汉·刘安等·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... |
含糊不清 |
解释:躲躲闪闪,缺乏明确的表态。模棱两可,暧昧出处:邓小平《目前的形势和任务》:“各级党组织直到每个支部的态度... |
... |
寒冬腊月 |
解释:腊月:农历十二月。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。出处:汉 无名氏《别诗(骨肉缘枝叶)》:“征夫怀远路,游子恋故乡... |
征夫怀远路,游子恋故乡。寒冬十二月,晨起践严霜。-----汉·无名氏·《别诗〈骨肉缘枝叶〉》... |
邯郸梦 |
解释:邯郸:古赵国都城。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出处:宋·王安石《中年》诗:“中年许国邯郸梦,晚岁还家圹埌游。”... |
... |
邯郸学步 |
解释: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步:迈步走路。步伐;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、姿势特别优美大方;威武好看。燕国... |
且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秋水》... |
含冤负屈 |
解释:负:背着;屈:委屈。指蒙受冤枉、委曲。出处: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:“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。”语法:含冤负... |
逮系诛求,椎肌剥髓,含冤负屈,宁免互调,展转相攻,遂成健讼。-----宋·徐应龙·《到任劝谕文》... |
寒来暑往 |
解释:寒冷的冬季来临了;暑热的夏日过去了。形容时间的不停流逝。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... |
日往则月来,月往则日来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。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相推而岁成焉。-----先秦·姬昌等·《... |
寒耕暑耘 |
解释:冬耕地,夏锄草。泛指做各种农活。出处:《管子·乘马数》:“使农夫寒耕暑耘,力归于上,女勤于纤微,而织归于... |
使农夫寒耕暑耘,力归于上,女勤于纤微,而织归于府。-----春秋·管仲·《管子·乘马数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