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木偶衣绣 |
解释:给木头人穿上锦绣衣服。 比喻庸人担任要职。出处: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:“今徒取富人子上之,又无智略,如木偶... |
今徒取富人子上之,又无智略,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... |
暮去朝来 |
解释:黄昏过去,清晨又到来。谓岁月流逝。出处: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弟走从军阿姨死,暮去朝来颜色故。”语法:... |
... |
目牛无全 |
解释: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后因以“目牛无全”比喻技艺纯... |
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养生主》... |
目眩神摇 |
解释:眼花缭乱,心神摇荡。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。出处: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40回:“今来宝刹,得睹人间未见之... |
今来宝刹,得睹人间未见之珍,天下罕有之物,令人目眩神摇,不知身在何世。-----明·郭勋·《英烈传》... |
目使颐令 |
解释:用眼睛、用下巴指使人。形容自命尊贵,摆大架子。出处:《新唐书 王翰传》:“家畜声伎,目使颐令,自视王侯,... |
家畜声伎,目使颐令,自视王侯,人莫不恶之。-----北宋·宋祁、欧阳修等·《新唐书·王翰传》... |
目不别视 |
解释:眼睛不往别处看。形容精神集中,专心致志。亦作“目不旁视”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8回:“因见他姐... |
因见他姐妹们说笑,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,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,目不别视。-----清·曹雪芹·《红楼梦》... |
目不斜视 |
解释:眼睛不往旁边看。形容目光庄重;神情严肃。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语法:目... |
《通典》曰:“黄帝作冕,垂旒,目不斜视也。”-----宋·吴曾·《能改斋漫录·事始一》... |
目不转视 |
解释:眼珠一转不转。形容注意力集中,看得出神出处:清·黄宗羲《张南垣传》:“某树下某石可置某所,目不转视,手不... |
... |
目成心授 |
解释:指男女相爱,目光传情,两心相许出处:《点绛唇·和张文伯》... |
有个人人,袅娜灵和柳。君知否,目成心授,何日同携手。-----宋·王之道·《点绛唇·和张文伯》... |
牡丹虽好,全仗绿叶扶 |
解释: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,总得有人在旁协助。... |
... |
牡丹虽好,全凭绿叶扶持 |
解释: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,总得有人在旁协助。出处: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十二回:“也不像两个人打,就如一对... |
... |
牡丹虽好,终须绿叶扶持 |
解释:扶持:扶助。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个帮衬。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九回:“有了银钱,却又只怕没人,... |
... |
牡丹虽好,也得绿叶扶持 |
解释: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,总得有人帮助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5回:“‘牡丹虽好,也得绿叶扶持’哩... |
... |
目挑眉语 |
解释:以眉目挑逗传情。出处:清·王韬《淞滨琐话·魏月波》:“彼此目挑眉语,心许已久,苦不得间。”语法:目挑眉语... |
彼此目挑眉语,心许已久,苦不得间。-----清·王韬·《淞滨琐话·魏月波》... |
目挑心招 |
解释:挑:挑逗;招:指勾引。眉目传情,心神招引。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揄长袂,蹑利屐,目挑心... |
今夫赵女郑姬,设形容,揳鸣琴,揄长袂,蹑利屐,目挑心招,出不远千里,不择老少者,奔富厚也。-----西汉·司马... |
目兔顾犬 |
解释:看见兔子而呼猎犬。比喻及时补救。语出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。”出处:语出《战国策·楚... |
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。-----西汉·刘向等·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... |
木石为徒 |
解释:徒:同类。与树木石头为伴。指寄情山水,不问世事出处:《新唐书·柳宗元传》:“用是更乐暗默,与木石为徒,不... |
... |
暮夜無知 |
解释:原指夜里做的事情,没有人知道。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。出处:《后汉书﹒杨震列传》语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暗中... |
... |
目不暇接 |
解释:暇:闲暇;接:接收。可看的东西太多;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。出处:清 郑燮《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》:“见其... |
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-----南朝宋·刘义庆·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... |
目断魂销 |
解释:目断:竭尽目力所见。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,因而内心十分悲痛。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。亦作“目断魂消”。出处:... |
臣自离京国,目断魂销,每至五更朝谒之时,臣实制泪不得。-----唐·元稹·《同州刺史谢上表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