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拾金不昧 |
解释:昧:隐瞒;金:原指金钱;现泛指钱物;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。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把家人名分... |
乃呼里长,为之谋宅于市廛,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“拾金不昧”。-----清·吴炽昌·《客窗闲话·义丐》... |
拾人牙慧 |
解释:牙慧: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。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。出处:南朝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殷中... |
殷中军(浩)云:“康伯未得我牙后慧。”-----南朝宋·刘义庆·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... |
食案方丈 |
解释:同“食前方丈”。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孝养》:“高台极望,食案方丈,而不可谓孝。”语法:食案方丈作谓... |
... |
食必方丈 |
解释:同“食前方丈”。出处:《宋书·刘穆之传》:“性奢豪,食必方丈,旦辄为十人馔。”语法:食必方丈作谓语、定... |
性奢豪,食必方丈,旦辄为十人馔。-----南朝梁·沈约·《宋书·刘穆之传》... |
似水流年 |
解释:流年:光阴。光阴像川流不息的江水;一去不复返。比喻光阴过得很快。出处: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惊梦》:“则... |
则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。是答儿闲寻遍,在幽闺自怜。-----明·汤显祖·《牡丹亭·惊梦》... |
似有如无 |
解释:只当没有这回事。形容不在乎,不在意。出处:明·冯惟敏《涞邑初度自述》:“眼见的争名夺利眉儿先皱,耳听着... |
... |
事事无成 |
解释: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。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。形容毫无成就。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醉吟》诗:“事事无成身也老,醉... |
事事无成身也老,醉乡不去欲何归。-----唐·白居易·《醉吟》... |
事事躬亲 |
解释: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,亲自过问。形容办事认真,毫不懈怠。... |
... |
事齐事楚 |
解释:事:侍奉;齐、楚:春秋时两大强国。依附齐国呢?还是依附楚国?比喻处在两强之间,不能得罪任何一方。出处:《... |
滕,小国也,间于齐楚,事齐乎?事楚乎?-----战国邹·孟轲·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... |
食笋煮箦 |
解释:出自邯郸淳《笑林广记》,形容人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... |
... |
十世宥之 |
解释:宥:赦罪。指为国立下功绩的人,其千百年后,还要饶恕其犯罪的子孙。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五年》:“社稷之固也... |
社稷之固也,犹将十世宥之,以劝能者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成公十五年》... |
十人九慕 |
解释:慕:羡慕。十个人见了有九个人羡慕。形容才貌出众,人人羡慕。... |
外宅妇十人,见者九人慕。-----元·朱德润·《乐府》... |
矢在弦上 |
解释: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为形势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。出处:三国 魏 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... |
... |
时隐时见 |
解释:隐:隐没。见:同“现”;出现。有时隐没,有时出现。远处事物忽明忽暗。出处: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5卷:... |
其间林木荟蔚,云烟掩映,高楼曲榭,时隐时见,使画工极思不可图。-----宋·邵伯温·《闻见后录》... |
时时刻刻 |
解释: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出处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47回:“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,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,都... |
... |
时隐时现 |
解释:现:显露。时而隐没时而现出。形容隐隐约约、依稀可见的状态出处:明·袁宏道《广庄·人间世》:“子房当烹狗藏... |
其间林木荟蔚,云烟掩映,高楼曲榭,时隐时见,使画工极思不可图。-----宋·邵博·《闻见后录》... |
矢口抵赖 |
解释:一口咬定,死不承认。出处:叶兆言《花煞》第一卷第一章:“裕顺吓了一跳,连忙矢口抵赖,咬定绝无此事。”语法... |
裕顺吓了一跳,连忙矢口抵赖,咬定绝无此事。-----当代·叶兆言·《花煞》... |
十二金牌 |
解释:金牌: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,用金字牌,由内侍省派人速送。比喻紧急的命令。出处:《宋史 岳飞传》:“言飞孤军... |
(秦桧)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,乞令班师,一日奉十二金字牌。飞愤惋泣下,东向再拜曰:“十年之力,废于一旦!”--... |
使绊儿 |
解释:◎ 使绊儿shǐbànr(1)[stumbling]∶摔交时用腿脚勾住对方的腿脚使跌倒(2)[plot ... |
... |
事不宜迟 |
解释: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;不宜拖延。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杨春道:‘好计!我和你便去,事不宜迟!’”语... |
事不宜迟,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。-----元·贾仲名·《萧淑兰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