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送佛送到西天 |
解释:比喻做好事做到底。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,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。... |
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,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。-----近代·文康·《儿女英雄传》... |
送往事居 |
解释:往:死者;居:生者。礼葬死者,奉养生者。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九年》:“送往事居,耦俱无猜,贞... |
送往事居,耦俱无猜,贞也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... |
送往视居 |
解释:见“送往事居”。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臣节》:“送往视居,则竭忠贞而不回。”语法:送往视居作谓语、宾... |
送往视居,则竭忠贞而不回。-----晋·葛洪·《抱朴子·臣节》... |
松柏参天 |
解释:形容树木长得十分高大茂盛出处:《维也纳森林的故事》
... |
这景象与南部蒂罗尔洲那种高山峻岭,松柏参天,雪溪喷泻,全然两样。-----当代·冯骥才·《维也纳森林的故事》... |
送抱推襟 |
解释:真诚相待的意思。出处:清·陈康祺《燕下乡脞录》第16卷:“康祺独怪容甫爱少宰旷代之知,复得仪征相国、镇... |
所可通梦交魂,推襟送抱者,唯丈人而已。-----唐·李延寿·《南史·张充传》... |
送佛送到西 |
解释:比喻做好事做到底。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,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。... |
... |
送故迎新 |
解释: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,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。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。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嘉传》:“吏或... |
吏或居官数月而退,送故迎新,交错道路。-----汉·王嘉·《汉 书·王嘉传》... |
颂古非今 |
解释:颂:颂扬;非:非难;反对;今:现代。颂扬古代的;非难和反对现代的。出处:汉 司马迁《史记 秦始皇本纪》... |
有敢偶语《诗》《书》者弃市,以古非今者族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... |
颂声载道 |
解释:赞颂之声充满道路。极言称赞者多。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4回:“不但山西百姓颂声载道,就是山... |
馀粮栖亩而弗收,颂声载路而洋溢。-----晋·左思·《魏都赋》... |
崧生岳降 |
解释: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:“崧高维岳,骏极于天,维岳降神,生甫及申。”毛传:“山大而高曰崧;岳,四岳也……岳... |
崧高维岳,骏极于天,维岳降神,生甫及申。-----先秦·佚名·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... |
耸壑昂霄 |
解释:跳越溪谷,直入云霄。比喻出人头地。出处:金 元好问《刘景玄墓铭》:“及吾未老,当见汝耸壑昂霄时耳。”语... |
... |
耸肩曲背 |
解释:耸起两肩,弯曲背脊。形容衰老或寒酸貌。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43回:“那些请来帮阅卷... |
那些请来帮阅卷的,又都是些耸肩曲背的,酸的怕人。-----清·吴趼人·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... |
耸入云霄 |
解释: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,都进了云端。语法:耸入云霄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十分高大。示例:尖峰岭耸入云霄,十分壮... |
... |
竦魂骇目 |
解释:极言惊骇之状。竦,通“ 悚 ”。 明 高攀龙 《三时记》:“從山之右翼,臨不測而觀之,竦魂駭目,亦天... |
... |
送死养生 |
解释: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下》
... |
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,惟送死可以当大事。-----战国·孟轲·《孟子·离娄下》... |
松柏后凋 |
解释:寒冬腊月,方知松柏常青。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。出处:先秦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岁寒然后... |
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-----春秋·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·《论语·子罕》... |
松柏之茂 |
解释:比喻长青不衰。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或承。”语法:松柏之茂作宾语;用于比喻句... |
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或承。-----·佚名·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... |
松茂竹苞 |
解释:比喻兴盛繁荣。出处: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”语法:松茂竹苞作宾... |
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-----··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... |
嵩生岳降 |
解释:嵩:指嵩山;岳:高大的山;降:降生。比喻大人物的出生。出处:《诗经 大雅 嵩高》:“嵩高维岳,骏极于天... |
嵩高维岳,骏极于天,维岳降神,生甫及申。-----周·佚名·《诗·大雅·嵩高》... |
耸壑凌霄 |
解释:出于幽谷,高入云霄。比喻成就比别人高。出处:《旧唐书·房玄龄传》:“仆阅人多矣,未见如此郎者。必成伟器... |
仆阅人多矣,未见如此郎者。必成伟器,但恨不睹其耸壑凌霄耳。-----五代·刘昫·《旧唐书·房玄龄传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