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温良恭俭让 |
解释:原意为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忍让这五种美德。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。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... |
子贡曰:“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-----春秋·孔子等·《论语·学而》... |
温文尔雅 |
解释:形容人态度温和;举动斯文。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;做事不大胆泼辣;没有闯劲。尔雅:文雅。出处:清 蒲松龄... |
... |
温席扇枕 |
解释:见“温枕扇席”。出处:唐·杨炯《从弟去盈墓志铭》:“子之承亲,温席扇枕;子之友悌,同舆共寝。”语法:温... |
... |
温香艳玉 |
解释:比喻妇女的美好姿质。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冥誓》:“看他温香艳玉神清绝,人间迥别。”语法:温香艳玉... |
看他温香艳玉神清绝,人间迥别。-----明·汤显祖·《牡丹亭·冥誓》... |
温枕扇席 |
解释:谓侍奉父母无微不至。出处:《陈书·沈炯传》:“每跪读家书,前惧后喜,温枕扇席,无复成童。”语法:温枕扇... |
每跪读家书,前惧后喜,温枕扇席,无复成童。-----唐·姚思廉·《陈书·沈炯传》... |
文理不通 |
解释: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。出处:《旧五代史·选举志》:“况此等多不究义,唯攻帖书,文理既不甚通,... |
况此等多不究义,唯攻帖书,文理既不甚通,名第岂可妄与?-----北宋·薛居正等·《旧五代史·选举志》... |
文身剪发 |
解释:见“文身断发”。出处: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……文身剪发而后处焉。”语法:文身剪发作... |
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……文身剪发而后处焉。-----西汉·韩婴·《韩诗外传》... |
文身翦发 |
解释:见“文身断发”。
... |
... |
文丝不动 |
解释:一点儿也不动。出处:杨朔《三千里江山》:“路边几棵见了风,最爱噪嘴的小叶杨也那么安生,文丝不动。”语法... |
... |
文无加点 |
解释:见“文不加点”。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文苑传·祢衡》:“衡揽笔而作,文无加点,辞采甚丽。”语法... |
衡因为赋,笔不停辍,文不加点。-----汉·祢衡·《鹦鹉赋序》... |
文武差事 |
解释:喻明劫暗偷。出处:《冷眼观》第12回:“倘若瞒着他,走一趟私盐,或是打一趟文武差事,轻则剜眼睛,重则废... |
倘若瞒着他,走一趟私盐,或是打一趟文武差事,轻则剜眼睛,重则废命。-----清·王浚卿·《冷眼观》... |
文修武备 |
解释:文:指教化。修:指走上正规,已符合标准。备:准备完毕。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。出处:明·无名... |
况圣天子立极以来,明烛八荒,使野无遗贤,文修武备,科名之选,无分远迩。-----元·封昌翁·《容郡人材题名碑》... |
文修武偃 |
解释: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。谓天下太平。出处:唐·王起《鼋鼍为梁赋》:“我皇仁治道丰,文修武偃,要荒毕... |
我皇仁洽道丰,文修武偃,要荒毕服。-----唐·王起·《鼋晁为梁赋》... |
文章山斗 |
解释:谓文章为人所宗仰。语本《新唐书·韩愈传》:“自愈之没,其言大行,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。”出处:语本《新... |
自愈之没,其言大行,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。-----宋·欧阳修等·《新唐书·韩愈传》... |
文宗学府 |
解释:文章的宗伯,学问的渊府。比喻学问渊博的人。出处: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景明寺》:“文宗学府。腾斑马... |
(子才)文宗学府,腾班马而孤上;英规胜范,凌许郭而独高。-----北魏·杨衒之·《洛阳伽蓝记·景明寺》... |
闻风响应 |
解释: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。出处:清·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邹广文效忠图》:“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,闻风响... |
初亦无求于外,而郡之大姓闻风响应,愿心而乐施者不谋而同,缔构有日矣。-----宋·苏颂·《温州开元寺重修大殿记... |
闻鸡起舞 |
解释: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。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;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。鸡:鸡鸣报晓。出处:《晋书 祖... |
(逖)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,情好绸缪,共被同寝。中夜闻荒鸡鸣,蹴琨觉曰:“此非恶声也。”因起舞。-----唐... |
闻声相思 |
解释:声:名声。指思慕、钦仰有声望的人。出处:《鬼谷子·内揵》:“君臣上下之事,有远而亲,近而疏,就之不用,... |
君臣上下之事,有远而亲,近而疏,就之不用,去之反求,日进前不御,遥闻声而相思。-----战国·鬼谷子·《鬼谷子... |
闻所不闻 |
解释:听到从未听到过的。形容事物非常希罕。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越中无足与语,至生来,... |
越中无足与语,至生来,令我日闻所不闻。-----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... |
问鼎中原 |
解释:问:询问,鼎:古代煮东西的器物,三足两耳,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... |
楚子伐陆浑之戎,遂至于雒,观兵于周疆。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,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