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询根问底 |
解释:谓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,问个水落石出。出处:杨朔《雪花飘飘》:“你问我,叫我问谁呢?别总是那个老毛病,询根... |
... |
询事考言 |
解释:询:查询;考:考核。查询、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。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。出处:《尚书·尧典》:“询事考言,... |
帝曰:“格! 汝舜。询事考言,乃言厎可绩,三载。”-----·佚名·《书·舜典》... |
薰天赫地 |
解释:薰天:气势极盛的样子;赫:显明,盛大。形容气焰炽盛。出处:唐·张九龄《南阳道中》诗:“兹邦称贵近,与世尝... |
此之薰赫,震动天地,自古以来,封赏未有若此者也。-----晋·傅咸·《与汝南王亮书》... |
薰风解愠 |
解释:薰风:和煦的风;愠:怨恨。温和的风可消除心头的烦恼出处:《孔子家语·辩乐》:“昔日舜弹五弦之琴,造《南风... |
... |
薰莸无辨 |
解释:薰:香草,比喻善类;莸:臭草,比喻恶类;辨:明察。分不清香草和臭草。比喻善恶好坏不分,是非混淆出处:唐·... |
薰莸无辨,泾渭不分,二乱于兹,莫之能整。-----唐·陆贽·《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》... |
薰莸有别 |
解释: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出处:《孔子家语·观思》... |
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,尧桀不共国而治,以其类异也。-----三国魏·王肃·《孔子家语·观思》... |
薰莸同器 |
解释:香草和臭草收藏在同一个容器内。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。薰:香草;莸:臭草。出处:三国 魏 王肃《孔子家语 致... |
其于污染真行,尘秽练僧,熏莸同器,不亦甚欤!-----北朝北齐·魏收·《魏书·释老志》... |
薰莸错杂 |
解释:薰:香草,比喻善类;莸:臭草,比喻恶类;错:杂错。把香草和臭草夹杂在一起。比喻善恶好坏混杂不分出处:五代... |
洎乎近代,厥道浸微;玉石不分,薰莸错杂。-----五代·王定保·《唐摭言·进归礼部》... |
薰莸异器 |
解释:薰莸:香草和臭草。香草和臭草不能收藏在同一个器皿里。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出处:清·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·新旧... |
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,尧桀不共国而治,以其类异也。-----·佚名·《孔子家语·观思》... |
薰莸不同器 |
解释:薰:香草,比喻善类;莸:臭草,比喻恶物。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。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。出处:三国 ... |
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,尧桀不共国而治,以其异类也。-----春秋·孔子及其弟子·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... |
徇私废公 |
解释:徇:曲从。曲从私情,弃置公理出处:宋·苏颂《论省曹寺监法令繁密》:“若官司措置失当,及徇私废公,致有赴诉... |
若官司措置失当,及徇私废公,致有赴诉,并委台察纠案。-----宋·苏颂·《论省曹寺监法令繁密》... |
徇公忘己 |
解释:徇:献出生命。为国家公众献身,弃私利于不顾出处:宋·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夺范纯仁谥忠宣议》:“直欲戒后世乱... |
卿勤王之节,徇公灭私;事主之诚,移忠资孝。-----唐·白居易·《与薛苹诏》... |
徇国忘身 |
解释: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、安危置之度外。徇:为国献身。出处:唐 白居易《赠裴垍官制》:“故太子宾客裴垍,忠... |
故太子宾客裴垍,忠正恭慎,佐予为理,事君尽礼,徇国忘身。-----唐·白居易·《赠裴垍官制》... |
徇情枉法 |
解释:指曲从私情;歪曲和破坏法律;胡乱断案。徇:曲从;枉:使歪曲。出处:元 王謦《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》:“使... |
使官员一心奉公,不敢为徇情枉法之私。-----宋·王磐·《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》... |
徇私偏向 |
解释:曲从私情,偏袒一方。指处事不公语法:徇私偏向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示例:她一向不会公平处世,总是... |
... |
徇国忘家 |
解释:徇:为国献身。为国献身,不顾个人家庭得失与安危出处:唐·李翰《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》:“至若义感于内,诚... |
至若义感于内,诚动于中,徇国忘家,恤人犹己。-----唐·李翰·《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》... |
迅雷不及掩耳 |
解释:雷声来得非常快,连捂耳朵都来不及。比喻来势凶猛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出处:《晋书 石勒载记上》:“出其不意,... |
是以疾雷不及掩耳,迅电不及瞑目。-----商末周初·姜子牙·《六韬·龙韬·军势》... |
噀玉喷珠 |
解释:“噀”念xùn。形容口齿伶俐,说话悦耳动听。出处:元·汤式《醉花阴·离思》:“言谈处噀玉喷珠舌上挑,咽作... |
言谈处噀玉喷珠舌上挑,咽作处换气偷声使褃巧。-----元·汤式·《醉花阴·离思》... |
埙唱篪应 |
解释:埙:土制乐器,形如鸡蛋,有六孔;篪:竹管乐器,像笛子,有八孔。旧时比喻兄弟和睦。出处:宋·叶适《国子祭酒... |
... |
埙篪相和 |
解释:旧时比喻兄弟和睦。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伯氏吹埙,仲氏吹篪。”语法:埙篪相和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... |
伏念平昔,交如弟兄,同则埙篪相和,异则韦弦迭佩。-----唐·穆员·《为留守郑侍郎祭凤翔张相公文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