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知必言,言必尽 |
解释:言:说。凡有知道的,就毫无保留地讲出来语法:知必言,言必尽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处事。示例:我们一直强调要做... |
...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
解释: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时素臣正在... |
... |
鸷鸟不双 |
解释:鸷鸟:猛禽。鸷鸟不合群。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猛兽不群,鸷鸟不... |
鸷鸟之不群兮,自前世而固然。-----战国楚·屈原·《楚辞·离骚》... |
指水盟松 |
解释:盟:盟誓。指着流水、松树盟誓。形容情谊之深出处: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诟奸》:“章相与学士,初方指水盟松,... |
章相与学士,初方指水盟松,后反操戈入室,不免乘此机会,嘲他几句,有何不可?-----明·陈汝元·《金莲记·诟奸... |
执箕帚 |
解释:执:拿,持;箕帚:簸箕和扫帚。指充当臣仆或妻子。借称妻子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一介嫡女... |
... |
知一万毕 |
解释:指理解本质,万事尽通。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通于一而万事毕。”语法:知一万毕连动式;作谓语、... |
通于一而万事毕。-----战国宋·庄周·《庄子·天地》... |
掷地赋声 |
解释:见“掷地金声”。出处:明·郑若庸《玉玦记·赴试》:“腰印能如季士稀,恐掷地赋声难比。”语法:掷地赋声作谓... |
腰印能如季士稀,恐掷地赋声难比。-----明·郑若庸·《玉玦记·赴试》... |
执正持平 |
解释:执:执行;持:坚持。 坚持公平合理,不偏不向。出处: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使人主执正持平,如从绳准高下,... |
... |
志志诚诚 |
解释:真心实意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6卷:“于是两个志志诚诚,吃了十来日斋,同到寺里,献此宝镜。... |
... |
执牛耳 |
解释:古代诸侯订立盟约,要割牛耳歃血,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。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。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... |
... |
志枭逆虏 |
解释:袅:悬头示众,引申为消灭;逆虏:敌人。指立志消灭敌人出处: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,常恐... |
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,常恐祖生先吾著鞭。-----晋·刘琨·《与亲故书》... |
枝枝节节 |
解释:1.指种种情节。清冯桂芬 《与李方赤太守书》:“至旦,查明本巷无失事,乃啟栅。如是则行窃者枝枝节节,无非... |
且如一园竹,只要同此枝节,便是大同。若拘定枝枝节节,都要高下大小一样,便非造化妙手矣。-----明·王守仁·《... |
知足常乐 |
解释:知道满足;就总是快乐。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、地位等。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... |
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,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-----春秋·老子·《老子》... |
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 |
解释: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出处: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2章... |
... |
指名道姓 |
解释:指出别人的名字和姓氏。出处:张天民《创业》:“华程继续指名道姓地批评,毫不容情。”语法:指名道姓联合式;... |
指名道姓,咒骂着孙汝权。-----清·李渔·《谭楚玉戏里传情·刘藐姑曲终死节》... |
指树为姓 |
解释:道教传说,老子生于李树下,因以李为姓。见晋葛洪《神仙传·老子》。出处:见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老子》。语法:... |
... |
知音识趣 |
解释:趣:情趣。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、意趣相投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,... |
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,知音识趣的朋友,怎没一个来瞅睬你一瞅睬?-----明·凌濛初·《初刻拍案惊奇》... |
知音识曲 |
解释:指通晓音乐出处: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·秋胡行》:“有美一人,婉如清扬。知音识曲,善为乐方。”语法:知音识... |
有美一人,婉如清扬。知音识曲,善为乐方。-----北宋·郭茂倩·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十一·秋胡行》... |
掷果河阳 |
解释:喻向意中之人表白示好... |
... |
知时识务 |
解释:务:事。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,不去违背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6卷:“这是佛天面上好看... |
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