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激浊扬清激浊扬清的意思
zhuó yáng qīng

激浊扬清


拼音jī zhuó yáng qīng
注音ㄐ一 ㄓㄨㄛˊ 一ㄤˊ ㄑ一ㄥ
词性 成语

词语解释

语出《尸子•君治》:“水有四德……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本指冲去污水,浮起清水。后用以喻斥恶奖善。

亦作:激扬清浊

引证解释

⒈ 亦省作“激扬”、“激清”。

语出《尸子·君治》:“水有四德……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
三国魏刘劭《人物志·利害》:“其功足以激浊扬清,师范僚友。”
《旧唐书·王珪传》:“至如激浊扬清,嫉恶好善,臣於数子,亦有一日之长。”
《花月痕》第四六回:“今日之事,必先激浊扬清,如医治疾,扶正气,始可御外邪。”
洪深《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》:“平剧为旧时代产物,不少教忠劝孝,激浊扬清之作。”
北周庾信《温汤碑》:“仁则涤荡埃氛,义则激扬清浊。”
《晋书·康帝纪论》:“帝亦克俭于躬,庶能激扬流弊者也。”
唐李白《上留田行》:“高风缅邈,頽波激清。”
宋范仲淹《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》:“公之旨也,岂徒正尔之名,盖将成尔之德,激清学校。”
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词: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”

国语辞典

比喻除恶扬善。参见「扬清激浊」条。

网络解释

激浊扬清

  • 激浊扬清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jī zhuó yáng qīng,本意为冲去污水,让清水上来。比喻抨击坏人坏事,褒扬好人好事。
  • 成语解释

    解释:激:冲去;抨击;浊:不干净的水;清:清澈的水。冲去脏水;使清水涌流。比喻批评过错;表彰良善;扬善除恶。出处:《尸子 君治》:“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语法:激浊扬清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清除坏的,发扬好的。示例:待制为官,尽忠报国,激浊扬清。(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)英语:drive out evil and usher in good近义词:彰善瘅恶、隐恶扬善反义词:讳疾忌医...

    查看更多

   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激浊扬清"的意思解释、激浊扬清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