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ún huáng

鲟鳇


拼音xún huáng
注音ㄒㄨㄣˊ ㄏㄨㄤˊ

词语解释

亦作'鱏鳇'。
鱼名。一名鳣。

引证解释

⒈ 亦作“鱏鰉”。鱼名。一名鳣。

宋吴自牧《梦粱录·肉铺》:“大鱼鮓、鱘鰉鱼鮓等类。”
明徐渭《送娄某丞丹阳》诗:“应怜道路疲迎送,莫买鱘鰉糜俸钱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五三回:“一面忙展开单子看时,只见上面写着:‘大鹿三十隻……鱘鰉鱼二个。’”
徐珂《清稗类钞·动物·鲟鳇》:“鱘鰉,一名鱣,产江河及近海深水中。无鳞,状似鱘鱼,长者至一二丈,背有骨甲,鼻长,口近頷下,有触鬚。脂深黄,与淡黄色之肉层层相间。脊骨及鼻皆软脆,谓之鱘鱼骨,可入饌。”
徐珂《清稗类钞·动物·鱏鳇》:“奉天之鱼,至为肥美,而鱏鰉尤奇。巨口细睛,鼻端有角,大者丈许,重可三百斤,冬日可食,都人目为珍品。”

网络解释

鲟鳇

  • 鲟鳇,拼音是xún huáng,亦作"鱏鳇"。鲟鳇鱼学名达氏鳇,系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,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,有水中活化石之称,是中国淡水鱼类中体重最大的鱼类,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。
  • 抚远、同江是达氏鳇的主要产地,但由于水质的变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,野生鳇鱼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鲟鳇"的意思解释、鲟鳇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