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ǎng

牓子


拼音bǎng zǐ
注音ㄅㄤˇ ㄗˇ

词语解释

1.札子﹐奏折。 2.指便条。 3.告示。

引证解释

⒈ 札子,奏折。

唐王建《宫词》之五九:“自写金花红牓子,前头先进凤凰衫。”
《新唐书·王起传》:“帝尝以疑事令使者口质, 起具牓子附使者上,凡成十篇,号曰《写宣》。”
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唐人奏事,非表非状者,谓之牓子,亦谓之録子,今谓之札子。”

⒉ 指便条。

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三:“士大夫交謁,祖宗时用门状…… 绍兴初乃用牓子,直书衔及姓名。”

⒊ 告示。

唐李公佐《谢小娥传》:“岁餘,至潯阳郡,见竹户上有纸牓子,云‘召佣者’。”

国语辞典

折帖之类,古代用以陈述事情,或谒人时,写姓名、头衔在上面,托守门者通报,以求引见。

网络解释

牓子

  • 唐大臣奏事,非表非状者称牓子,亦称录子。宋称剳子。用于奏事或通谒,各官署间往来亦用剳子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牓子"的意思解释、牓子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