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五言排律五言排律的意思
yán pái

五言排律


拼音wǔ yán pái lǜ
注音ㄨˇ 一ㄢˊ ㄆㄞˊ ㄌㄩˋ

词语解释

诗体之一。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。南朝宋时已出现,盛行于唐,元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。每首至少十句。除首尾两联外,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。亦称"五言长律"。

引证解释

⒈ 诗体之一。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。 南朝宋时已出现,盛行于唐,元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。每首至少十句。除首尾两联外,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。亦称“五言长律”。

明吴讷《文章辨体序说·排律》:“杨伯谦云:‘ 唐初五言排律虽多,然往往不纯;至中唐始盛。’”
亦省称“五排”。 清赵翼《陔馀丛考·五七律排》:“薛道衡《昔昔盐》:‘垂柳覆金堤……’此又五排滥觴也。”

网络解释

五言排律

  • 近体诗排律中的一种,它是由五言律诗扩大而成的,一般在十句以上。五言排律最短要有十句(往往是两句押一韵),可以有六韵十二句,八韵十六句的排律等。唐人的排律多用整数,如十韵、二十韵、三十韵、四十韵、五十韵等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五言排律"的意思解释、五言排律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