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ōng

中和


拼音zhōng hé
注音ㄓㄨㄥ ㄏㄜˊ
词性 动词

词语解释

中和zhōnghé

(1) 使中和

用酸中和碱

neutralize

(2) 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,失去各自的性质

酸碱中和

neutralization

引证解释

⒈ 同“中和”。

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欥中龢为庶几兮, 颜与冉又不得。”
颜师古注:“龢,古和字也。”
明宋濂《瑶芳楼记》:“况夫宫角之相参,羽徵之互奏,禁其忿慾之邪,宣以中龢之正。”
1. 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。儒家认为能“致中和”,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,达于和谐境界。 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;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
《东观汉记·张纯传》:“谦俭节约,闺门中和。”
唐权德舆《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》:“大乐本天地,中和序人伦。”
清赵翼《安宁州汤池》诗:“性真抱中和,元气葆温燠。”

⒉ 中正平和。
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公平者职之衡也,中和者听之绳也。”
杨倞注:“中和谓宽猛得中也。”
田北湖《论文章源流》:“闻其声音,油然愉快,游神宇下,含履中和。”
朱自清《山野掇拾》:“他是个含忍与自制的人,是个中和的人。”

⒊ 道教语。指元气。

《太平经·和三气兴帝王法》:“元气有三名,太阳、太阴、中和。”
北周庾信《道士步虚词》之四:“中和炼九气,甲子谢三元。”

⒋ 化学、物理名词。(1)指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成盐和水。(2)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,产生其他物质,使毒素的毒性消失。(3)指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而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。

国语辞典

儒家以中正平和为中庸之道的精神修养。后亦泛指平衡稳定、不受干扰的状态。

网络解释

中和 (汉语词汇)

  • 中和,汉语词汇。
  • 拼音:zhōng hé
  • 释义:1.使中和 。2.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,失去各自的性质。3、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中和"的意思解释、中和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    造句


  • 1、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,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。
  • 2、石台上的第二大殿是中和殿。这是一座攒尖顶的方形大殿。
  • 3、它与铍混合可作为中子源;也用作静电消除剂,在该种情况下,钋210的放射性使空气发生电离,离子所带电荷中和了胶片所带静电。
  • 4、三大殿:太和殿、保和殿与中和殿构成了这组建筑群的中心。
  • 5、老师让我们观察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。
  • 6、抗疟疾药物通过防止寄生菌中和出有毒的消化副产品而起效。
  • 7、石灰质的粘土内有含有能中和土壤自然酸性的石灰石。
  • 8、谁会感觉不到爱虽然无穷无尽,却仍羁束于他自身,无法在爱的思绪中和爱的行为中转移?
  • 9、中和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故宫内,处于故宫外朝中路,南邻太和殿,北邻保和殿,是故宫三大殿里位置靠中间的一座殿。
  • 10、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设有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。
  • 11、教师的生命是从教师职业开始的,教师在自己的职业中和工作要求中寻求生活的满足。
  • 12、在危难中和你并肩的人,并不一定能和你共富贵,而在危难中背叛你的人,也并不一定不能相交,世事无常。
  • 13、优美的灵魂,不是那个能飞得最高的,而是那个没有大起大落,始终处于更自由、更透亮的空气中和高度上的灵魂。
  • 14、遵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,以恬淡虚无的心态,蓄神求以中和,自然开发人体中和之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