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
注音ㄔㄨˇ ㄑ一ㄡˊ ㄒ一ㄤ ㄉㄨㄟˋ
词性
成语
⒈ 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过江诸人,每至美日,輒相邀新亭,藉卉饮宴。参见“楚囚”。
引周侯 ( 周顗 )中坐而叹曰:‘风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异!’皆相视流泪。唯王丞相 ( 王导 )愀然变色曰:‘当共戮力王室,克復神州,何至作楚囚相对!’”
后用以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它变故,相对无策,徒然悲伤。 明徐复祚《红梨记·忆友》:“夫和妇楚囚相对,血泪满襟臆。”
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献二·李太守》:“公今日之行,荣於登仙,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!”
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》第五回:“黄毅伯已是哭得泪人儿的一般, 陈星南劝也不好,不劝也不好,只得跟著做个楚囚相对。”
亦作“楚囚对泣”。 宋汪元量《莺啼序·重过金陵》词:“清谈到底成何事?回首新亭,风景今如此, 楚囚对泣何时已。叹人间、今古真儿戏。”
沉砺《偶成》诗:“楚囚对泣浑无补,谁为中原奋鲁戈?”
魏晋南北朝时,因五胡乱华而南渡的达官名士,每至美日则相邀于新亭宴饮,有感于山河变色,身负国仇,因此相视流泪。王导便以为应共赴国难,不应如楚囚相对泣。典出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。后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,无计可施。《郎潜纪闻.卷一二》:「今日之行,荣于登仙,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?」也作「楚囚对泣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