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áng

搪突


拼音táng tū
注音ㄊㄤˊ ㄊㄨ

词语解释

亦作'搪揬'。
冒犯;抵触;接触。

引证解释

⒈ 亦作“搪揬”。冒犯;抵触;接触。

三国魏刘劭《人物志·体别》:“是故彊毅之人,狠刚不和,不戒其彊之搪突,而以顺挠厉其抗,是故可以立法,难与入微。”
晋法显《佛国记》:“旃荼罗名为恶人,与人别居。若入城市,则击木以自异,人则识而避之,不相搪揬。”
清黄宗羲《避地赋》:“谁谓莫来莫往兮,亦有麋鹿之搪揬。”
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洪稚存》:“朱正色曰:‘吾为君之师辈,乃敢搪突若尔?’”

国语辞典

冒犯、触犯。《警世通言.卷四○.旌阳宫铁树镇妖》:「吾闻此畜,妖气最毒,搪突其气者,十人十死,百人百亡,须待时而往。」也作「唐突」。

网络解释

搪突

  • 搪突拼音táng tū,释义是冒犯;抵触;接触亦作“搪揬”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搪突"的意思解释、搪突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