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ì shí
注音ㄅ一ˋ ㄕˊ
⒈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用具。亦为一种游戏器具。
引《元史·太祖纪》:“復前行至一山下,有马数百,牧者唯童子数人,方击髀石为戏。”
《元朝秘史》卷三:“札木合将一个麅子髀石与帖木真,帖木真却将一个铜灌的髀石回与札木合。”
李文田注:“《契丹国志》曰:宋真宗时, 晁迴往契丹贺生辰,还言国主皆佩金玉锥,又好以铜及石为槌以击兔。然则髀石乃击兔所用,以麅鹿之骨角或铜灌而成也。 杨宾《柳边纪略》曰:宁古塔童子相戏,多剔麞麅麋鹿腿前骨,以锡灌其窍,名噶什哈,或三或五,堆地上击之,中者尽取所堆,不中者与堆者一枚,多者千,少者十百,各盛於囊,岁时閒暇,虽壮者亦为之。据杨此文,则此风不特蒙古,并可知帖木真与札木合所以交换髀石之故,噶什哈即满洲语指髀石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