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èn

衬字


拼音chèn zì
注音ㄔㄣˋ ㄗˋ

词语解释

衬字chènzì

(1) 歌词中为韵律优美或歌唱需要而增加的没有实义的字(如“风吹那个雪花满天飘”里的“那个”就是衬字)

words inserted outside melodic form prescribed in a poem

引证解释

⒈ 曲词中在曲律规定的字数之外增加的字。常用以补足语气,增加声情色彩。它在歌唱时不占重要拍子,不能用于句末,不能做韵脚。字数不论,一般小令衬字少,套数多,杂剧更多。也称垫字。

明王骥德《曲律·论衬字》:“古诗餘无衬字,衬字自南、北二曲始。北曲配弦索,虽繁声稍多,不妨引带。南曲取按拍板,板眼紧慢有数;衬字太多,抢带不及,则调中正字反不分明。”
清沉起凤《谐铎·垂帘论曲》:“南曲少衬字,北曲多衬字。”
郭沫若《雄鸡集·谈诗歌问题》:“任何一种新诗体的出现,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……由四言而骚体,由五、七言而长短句,乃至由词而曲,曲再要加入衬字衬句,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。”

国语辞典

曲家制曲时,每加添虚字于曲谱应有字数之外,称为「衬字」。一般用以补足语气或描摹情态。

网络解释

衬字

  • 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,称为“衬字”。
  • 曲可加衬字,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。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,有更大的灵活性,行文造字更为自由,不受格律的束缚。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,套曲则比较多。在曲谱中,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,以区别于正字。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、音调,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。此外,杂剧使用衬字比较普遍,而南戏则比较少用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衬字"的意思解释、衬字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    造句


  • 1、妈妈给我买了一件十分漂亮的格子衬衣。
  • 2、这女孩身影纤柔,衣裙飞动,衬着小桥流水,翠堤柳荫,就像画儿一样。
  • 3、满山的紫花,衬着蓝天,映着他的花言巧语削弱了人们的警惕性。
  • 4、春天的花之所以会显得如此娇艳欲滴,是因为有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小草的衬托。
  • 5、被泰山积雪映衬着的泰山松更加苍翠迷人。
  • 6、这件衬衫款式新颖,颜色鲜艳。
  • 7、碧芙楼前一派繁华街景,他站在台阶上呆愣许久,背影孤单,却像从来就这样孤单,衬着繁华三千也没有产生多少违和感。
  • 8、沈大人上身朱衣,下身朱裳,衬以白花罗中单。
  • 9、优美的环境更衬托了同学们春游时的快乐心情。
  • 10、河堤花园里的树木背衬着灯光燃炽的夜空巍巍屹立。
  • 11、我一坐下这件紧身衬衫就从裤子里跑到上面来了。
  • 12、天蓝色的云,墨绿色的树,淡红色的花,把湖衬得更美妙脱俗,风一扬,绿色的涟漪一层接一层,从湖心扩散开来,一层又一层,似乎无休止。可是风一过,它又安静如初。
  • 13、在白雪的映衬下,红艳的梅花显得更加美丽了。
  • 14、这幅画的主景是海上日出,周围还画了一些云霞做陪衬。
  • 15、小明穿着猩红的衬衫,显得特别有精神。
  • 16、她那件正颜厉色的肩部衬了垫肩,使肩部看起来很平整。
  • 17、俗话说,红花还要绿叶陪衬。
  • 18、红花经过绿叶的陪衬,显得更加美丽了。
  • 19、绣幕芙蓉一笑开,斜偎宝鸭衬香腮,眼波才动被人猜,一面风情深有韵,半笺娇恨寄幽怀,月移花影约重来。
  • 20、他的凶恶反衬出她的善良。
  • 21、这女孩儿,穿着白色套裙、白皮鞋,衬着绿色的树荫,就像一朵碧波荡漾中的白莲,皎洁朴素,光彩照人!
  • 22、白衬衣将胸前的红领巾衬托得更加鲜艳夺目。
  • 23、每个领子里衬着黄金的男人都应该独自上战场。
  • 24、小说中的景物描写,恰到好处地衬托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