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gǔn yī xiù cháng
注音ㄍㄨㄣˇ 一 ㄒ一ㄡˋ ㄔㄤˊ
词性
成语
见"衮衣绣裳"。
⒈ 亦作“袞衣绣裳”。 画有卷龙的上衣和绣有花纹的下裳。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。
引《诗·豳风·九罭》:“我覯之子,衮衣绣裳。”
朱熹集传:“之子,指周公也。”
相传周公东征胜利, 成王以上公冕服相迎。后遂用为典故。 宋曾巩《与定州韩相公启》:“韩侯之鞗革金厄,暂殿方维; 周公之衮衣綉裳,佇还钧轴。”
清方苞《周公论》:“故破斧缺斨之后,衮衣绣裳驻大师於徐兗之间。”
亦省称“衮绣”、“衮裳”。 宋文天祥《宝应道中》诗:“征袍共衮绣,夜壁一灯孤。”
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设朝》:“一朵黄云捧御床,醒来魂梦自徬徨;中兴不用亲征战,才洗尘颜看衮裳。”
刘师培《<骈文读本>序》:“五代而降,捊类翕观。裋褐在躬,蒙袭衮裳之名;土硎是饭,因云雕俎可齐。”
⒉ 借指显宦。
引宋沉作喆《寓简》卷八:“衮衣绣裳,世俗以为荣,吾不与易也。”
亦省称“衮绣”、“衮綉”。 宋王安石《韩忠献挽辞》之一:“锄耰万里山无盗,衮綉三朝国有儒。”
宋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卷十:“令闻广誉,常若衮绣;笔力千钧,常若壮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