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ān mèi

三昧


拼音sān mèi
注音ㄙㄢ ㄇㄟˋ

词语解释

三昧sānmèi

(1) 佛教用语,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,意思是止息杂念,使心神平静,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。借指事物的要领,真谛

正令笔扛鼎,亦未造三昧。——陆游《示子过》

深得其中三昧

(Budd.) purity and calm arising from correct relization;knack;secret

引证解释

⒈ 佛教语。梵文音译。又译“三摩地”。意译为“正定”。谓屏除杂念,心不散乱,专注一境。

《大智度论》卷七:“何等为三昧?善心一处住不动,是名三昧。”
晋慧远《念佛三昧诗集序》:“夫三昧者何?专思、寂想之谓也。”
宋叶适《法明寺教藏序》:“﹝妙真、普济﹞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,以旌昶之绩而嗣忠之业於无穷,志甚远也。”
明刘元卿《贤奕编·仙释》:“岂不闻善知识能迴三毒为三昧,迴六贼为六神,迴烦恼作菩提,迴无明为大智。”

⒉ 奥妙;诀窍。

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长沙僧怀素好草书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”
宋周紫芝《竹坡诗话》:“集句近世往往有之,唯王荆公得此三昧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四八回:“听你説了这两句,可知‘三昧’你已得了。”
秦牧《艺海拾贝·数字与诗》:“我觉得唐、宋许多诗人,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。”

⒊ 指三昧真火。

《封神演义》第八回:“太一真人动了心中三昧, 毘芦仙亦显神通。”

国语辞典

佛教谓修行者将心集中在一点的状况。为胡语音译。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无散乱或静止的境界相似。《成实论.卷一二》:「今当论三昧。问曰:『三昧何等相?』答曰:『心住一处是三昧相。』」也作「三摩地」、「三摩帝」、「三摩提」。

网络解释

三昧

  • 三昧:佛教用语
  • 三昧:舞台广播剧
  • 三昧: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三昧"的意思解释、三昧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    造句


  • 1、他虽年过花甲,却如此容光焕发,这个中三昧,连他自己一下也说不清。
  • 2、若人人得其三昧,则兹世不可不清明也
  • 3、东坡谪居齐安,时以文笔游戏三昧。
  • 4、弥勒又称为慈氏,因其常修慈心,而得此三昧故。
  • 5、但玉帝面上虽然声色不动,心里却已经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怒气值全满,从未修炼过三昧真火居然有自动生成的可能。
  • 6、扣大寂之室,顿然忘筌,得游戏三昧。
  • 7、行者若常以白净之信心,自住金刚萨埵三昧,修五相成身等妙行,即现得契证佛智,圆满佛身,成就利
  • 8、儒家谓之世,释家谓之劫,道家谓之尘,言俗缘之未脱;儒云致一,释云三昧,道云贞一,知奥义之无穷。
  • 9、手亲笔砚之余,有时游戏三昧。
  • 10、为了城市建高楼而把古建筑拆掉,无异游戏三昧。
  • 11、看来,铁岭的有些“十佳公安民警”早已得其三昧了。
  • 12、阅读伟林的这本《借问英雄何处》,只需落尽尘埃,还原赤子之心,便可得其三昧。
  • 13、以诗艺论,任兄雅好凝练,不拘字义文法之桎梏,不落赘词冗句之窠臼,真知诗之三昧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