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ào zhú

爆竹


拼音bào zhú
注音ㄅㄠˋ ㄓㄨˊ
词性 名词

词语解释

爆竹bàozhú

(1) 古时用火烧竹,毕剥有声,火花迸裂,称为爆竹。今人用纸卷火药,点燃发响,也称爆竹,或称爆仗

firecracker

引证解释

⒈ 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,用火烧竹,毕剥发声,以驱除山鬼瘟神,谓之“爆竹”。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,接以引线,燃之使爆炸发声,亦称为“爆竹”。也叫“爆仗”、“炮仗”。

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正月一日……鸡鸣而起,先於庭前爆竹、燃草,以辟山臊恶鬼。”
唐刘禹锡《畬田行》:“照潭出老蛟,爆竹惊山鬼。”
宋王安石《元旦》诗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
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浪游记快》:“游览既毕,宴於水阁,命从者放爆竹。轰然一响,万山齐应,如闻霹靂声。”
鲁迅《伪自由书·电的利弊》:“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, 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。”

⒉ 供燃爆用之竹。

唐元稹《生春》诗之十三:“乱骑残爆竹,争唾小旋风。”
清戴名世《游吼山记》:“从者试烧爆竹取声,水激石怒,天地若裂。”

国语辞典

古时以火燃竹,劈㕷作响,用以驱鬼。今则用纸卷裹火药做成,点燃引线就会炸裂,发出巨大声响,常在喜庆时燃放。南朝梁.宗懔〈荆楚岁时记〉:「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以辟山臊恶鬼。」《红楼梦.第五三回》:「一夜人声嘈杂,语笑喧阗,爆竹起火,络绎不绝。」也作「爆竿」、「爆仗」。

网络解释

爆竹 (爆竹、爆竿、炮仗、鞭炮)

  •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,人们使用火烧竹子,使之爆裂发声,以驱逐瘟神,因竹子焚烧发出“噼噼叭叭”的响声,故称爆竹。节日或喜庆日燃放,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。
  • 在现代的传统节日、婚礼喜庆、各类庆典、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爆竹,特别是在春节期间,爆竹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。
  • 爆竹 (汉语词语)

  • 爆竹,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,用火烧竹,毕剥发声,以驱除山鬼瘟神,谓之“爆竹”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爆竹"的意思解释、爆竹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    造句


  • 1、人们把最早的爆竹叫作“庭燎”。
  • 2、爆竹响,烟花亮,和和睦睦大吉祥!春节愉快!
  • 3、遥闻爆竹知更岁,偶见梅花觉已春。
  • 4、火机点着的爆竹打向猪屁股眼。
  • 5、外面万马奔腾似的爆竹声传进他的耳朵里。
  • 6、烟花爆竹的意见,是否应该禁止或不从因人而异。
  • 7、除夕之夜,我也叫孩子们放了两盒爆竹,这本是可有可无的事,但风俗如此,聊复尔耳!
  • 8、在那一瞬间,整个城市都响彻爆竹的震耳欲聋的声音。
  • 9、焚化了纸锭元宝,奠了酒;那爆竹的声音,噼噼啪啪的好不响亮!
  • 10、在迎新春的爆竹声中,孩子们乐得欢蹦乱跳。也作“欢迸乱跳”。
  • 11、爆竹一声除旧岁,桃符万户迎新春。
  • 12、爆竹激情燃放,花舞祥风欢畅,烟火腾期待闪亮,感动涌心中激荡,心情美春节冲浪,愿景好心中珍藏,祝与福短信奉上:祝您身体健康,马年吉祥!
  • 13、潮湿的街道上散落着炸碎的烟花爆竹。
  • 14、爆竹声声,一年又一年,金虎换玉兔。
  • 15、引火线,又叫药捻,用于烟花爆竹点火、传火、控制时间的烟火药制品。
  • 16、春节期间燃放鞭炮爆竹,一定要注意安全,否则就会乐极生悲,把欢乐变成了痛苦。
  • 17、这批非法烟花爆竹包括礼花炮、霹雳炮、鞭炮、土炮等品种。
  • 18、突然,一声爆竹,揭开新春佳节又一个黎明的序幕。随着这一声脆响,劈里啪啦,震耳欲聋,房屋仿佛也震动起来。
  • 19、门外突然放了个爆竹,把小毳吓得目瞪口呆。
  • 20、小年到来新年近,金蛇来把飞马请。迎财纳福心欢畅,爆竹声声鸣鞭炮。灶神相随好事成,焚香祭拜喜气旺。一声祝福提前送,小年快乐乐融融。
  • 21、声声爆竹震动思念的神经。
  • 22、北京车站查获首起携带烟花案,烟花爆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