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ān shù

边戍


拼音biān shù
注音ㄅ一ㄢ ㄕㄨˋ

词语解释

戍边;守卫边疆。
守边部队。
边疆;边境。

引证解释

⒈ 戍边;守卫边疆。

《管子·揆度》:“力足荡游不作,老者譙之,当壮者遣之边戍。”
唐刘商《胡笳十八拍·第十三拍》诗:“山川万里復边戍,背面无由得消息。”
明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一:“嘉运所製乐府曰《胡渭州》、《双带子》、《盖罗缝》、《水鼓子》。此皆絶句,述边戍行旅之怀,与题全无干涉。”

⒉ 守边部队。

《宋书·索虏传》:“太祖虑其侵犯淮泗,迺敕边戍:‘小寇至,则坚守拒之。’”
宋曾巩《救灾议》:“空近塞之地,失战鬭之民,异时有警,边戍不可以不增尔。”
吴晗《朱元璋传》第六章二:“今年秋粮以棉布代输,以给边戍。”

⒊ 边疆;边境。

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:“每郡置太守一人,二千石,丞一人。郡当边戍者,丞为长史。”
唐孟郊《古意》诗:“荡子守边戍,佳人莫相从。”
明孙传庭《题犯官任錡等招繇疏》:“﹝任錡﹞多赃狼藉,众怨沸腾,欲正王章,宜投边戍。”

网络解释

边戍

  • 边戍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biān shù,是指戍边;守卫边疆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边戍"的意思解释、边戍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