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jiǔ tiān
注音ㄐ一ㄡˇ ㄊ一ㄢ
词性
名词
九天
(1) 天的最高处,形容极高。传说古代天有九重。也作“九重天”、“九霄”
例
英
⒈ 谓天之中央与八方。按,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谓天有九野:中央曰钧天,东方曰苍天,东北曰变天,北方曰玄天,西北曰幽天,西方曰顥天,西南曰朱天,南方曰炎天,东南曰阳天。
引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指九天以为正兮,夫唯灵脩之故也。”
王逸注:“九天谓中央八方也。”
汉扬雄《太玄·太玄数》:“九天:一为中天,二为羡天,三为从天,四为更天,五为睟天,六为廓天,七为减天,八为沉天,九为成天。”
⒉ 谓天空最高处。
引《孙子·形篇》:“善攻者,动於九天之上。”
梅尧臣注:“九天,言高不可测。”
唐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诗之二: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
明宋濂《文原》:“九天之属,其高不可窥;八柱之列,其厚不可测。”
毛泽东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词:“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鱉。”
⒊ 指宫禁。
引唐王维《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》诗:“九天閶闔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。”
唐杨巨源《圣寿无疆词》之九:“晴光五云叠,春色九天深。”
唐王涯《宫词》之七:“为看九天公主贵,外边争学内家装。”
⒋ 指帝王。
⒌ 神名。
引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九天巫,祠九天。”
司马贞索隐:“《孝武本纪》云‘立九天庙於甘泉 ’。 《三辅故事》云‘ 胡巫事九天於神明臺 ’。”
天的中央及八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