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ī niè

圭臬


拼音guī niè
注音ㄍㄨㄟ ㄋ一ㄝˋ
词性 名词

词语解释

圭臬guīniè

(1) 指圭表,比喻标准,准则和法度;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

圭臬星经奥,虫篆丹春广。——杜甫《八哀诗》

适应之说,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。——鲁迅《人之历史》

criterion;standard

引证解释

⒈ 土圭和水臬。古代测日影、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。

唐杜甫《八哀诗·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》:“圭臬星经奥,虫篆丹青广。”
明黄佐《乾清宫赋》:“揆日晷,验星文,陈圭臬,絜广轮。”

⒉ 比喻典范;准则。

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耆旧·西庄光禄》:“世之言学者,以先生为圭臬云。”
鲁迅《坟·人之历史》:“适应之説,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。”
朱春雨《关于军事题材创作的一封信》:“有好的文学理论工作,势必导致创作上的强烈的追求气氛,圭臬不凡,效尤不俗。”

国语辞典

古代测定日影时间的器具。

如:「四维八德是我国传统的道德圭臬。」

网络解释

圭臬 (汉语词汇)

  • 圭臬,读音为guī niè,是指土圭和水臬——古代测日影、正四时和测量土地的仪器,引申为某种事物的标尺、准则和法度;可以据此做出决定或判断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圭臬"的意思解释、圭臬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    造句


  • 1、冯玉祥治军,把“扬善于公厅,规过于私室”的格言奉为圭臬。
  • 2、古圣先贤留下许多金科玉律,可以做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圭臬。
  • 3、有的干部把上级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,结果工作还是没有做好。
  • 4、篆刻受黄牧甫影响,以汉印为圭臬,方正中见功夫;秦玺印线条挺拔,盘曲如铁,有其师杨白匋之遗韵。
  • 5、十八世纪末,自然主义风靡一时,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教育、文艺等等,无不奉为圭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