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jué bǐ
注音ㄐㄩㄝˊ ㄅ一ˇ
绝笔
(1) 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或所作的字画
(2) 作者或画家的最后的作品
(3) 停笔不再写下去
⒈ 停笔。
引《春秋·哀公十四年》“西狩获麟” 晋杜预注:“仲尼伤周道之不兴,感嘉瑞之无应,故因《鲁春秋》而修中兴之教。絶笔於‘获麟’之一句,所感而作,固所以为终也。”
唐杜甫《戏为韦偃双松图歌》:“絶笔长风起纤末,满堂动色嗟神妙。”
仇兆鳌注:“絶笔,画成而阁笔也。”
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岑参》:“﹝岑参﹞与高适风骨颇同,读之令人慷慨怀感,每篇絶笔,人輒传咏。”
明宋濂《故赠奉议大夫磨勘司郑公墓志铭》:“公退而嘆曰:‘试艺所以困天下英才,吾尚可溺而未省乎?’乃絶笔不为。”
⒉ 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、作品等。
引唐白居易《令狐相公与梦得交情素深眷予分亦不浅一闻薨逝相顾泫然》诗:“最感一行絶笔字,尚言千万乐天君。”
清顾炎武《与潘次耕书》:“《日知録》再待十年,如不及年,则以临终絶笔为定,彼时自有受之者,而非可预期也。”
王国维《屈子文学之精神》:“《九章》中之《怀沙》,乃其絶笔。”
⒊ 指绝妙无比之诗文书画。
引《新唐书·梁昇卿传》:“昇卿涉学工书,于八分尤工,歷广州都督,书《东封朝覲碑》,为时絶笔。”
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书画》:“卫协之画,虽不该备形妙,而有气韵,凌跨羣雄,旷代絶笔。”
临死前最后的笔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