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ái bàng

白棓


拼音bái bàng
注音ㄅㄞˊ ㄅㄤˋ

词语解释

1.亦作"白棒"。 2.大棍;大杖。

引证解释

⒈ 亦作“白棒”。大棍;大杖。

《北史·王罴传》:“羆尚卧未起,闻阁外汹汹有声,便袒身露髻徒跣,持一白棒,大呼而出,谓曰:‘老羆当道卧,貉子那得过。’敌见,惊退。”
唐罗隐《与招讨宋将军书》:“江南水, 钟陵火,缘淮饥, 汴滑以东螟,故无赖辈一食之不饱,一衣之不覆,则磨寸铁,挺白棒,以望朝廷姑息。”
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罗刹海市》:“武士数十骑,背雕弧,荷白棓,晃耀填拥。”
章炳麟《思乡原下》:“明用程朱之道,其小臣能极諫以干君怒,伏白棓、戴土囊而不悔,此所谓奇节也。”

网络解释

白棓

  • 白棓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bái bànɡ,是指大棍;大杖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白棓"的意思解释、白棓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